1月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纪委通报5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件,4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村党支部委员因骗取套取财政扶贫资金、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好处费、享受国家扶贫补贴、虚报扶贫项目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被处以开除党籍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月14日 法制日报)
这只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扶贫领域出现贪腐问题的一个缩影,前些天,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官场正经历了一场疾风暴雨的扶贫问责,该县县委书记、县长均被免职。与此同时,针对张家口扶贫领域的突出问题,中纪委和河北省纪委均进行了严厉问责,5名张家口市级领导被问责,两名县委书记一名县长被免职,处理之严厉可谓前所未有。从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扶贫领域贪腐问题的“零容忍”。贫困县成贪腐重灾区,其背后的警示作用值得深思。
其一,扶贫领域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香饽饽”。近年来,从各类查处的扶贫贪腐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扶贫贪腐案件的犯罪主体多为乡村组织成员。其作案手段多为虚报、冒领,案件涉及多种项目补贴。一些村干部或在扶贫资金申报时“无中生有”,采取虚报贫困户人数、伪造贫困户申报手续;或在资金发放上“雁过拔毛”,利用农民对具体扶贫项目不清楚的弱点,少付应发放资金而侵占贫困户的利益。其贪腐行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些基层干部并未真正领悟到国家大力度开展脱贫攻坚的真正意义,而是将其视作了谋取个人私利的机会,将手伸向了国家的扶贫政策。
其二,扶贫资金监管还存在问题。梳理这些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存在这些行为,就在于很多地方政务财务不透明、缺乏监督,大搞“一言堂”,还有相关责任部门甚至是纪检监察部门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大批扶贫资金“代理人”监守自盗、雁过拔毛、强占掠夺,严重损害了贫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从资金申请、拨付、分配,到使用,都能够实现监管在线,全流程审计,那么,扶贫领域便不会出现如此多贪腐问题。
其三,扶贫贪腐查处还需加大力度。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度查处扶贫领域贪腐问题,但是,一些扶贫领域的贪腐份子仍然深藏不漏。值得注意的是,在张家口查处的多起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中,诸多为“窝串案”,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会计共同协商犯罪,而且一些案件作案时间跨度长,多起长达10年以上。除了一些村干部的贪腐,张家口甚至出现纪检监察部门对扶贫领域问题处理失职的现象。正是纪检部门的不作为,导致了基层干部的乱作为。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严的标准,紧盯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问题,查处基层的“蚁贪”们。(文/田小典)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