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政府副镇长弥红红向上游新闻记者回应称,已经着手处理镇干部在微信群里发布脱贫攻坚暗访组乘车号牌一事。(澎湃新闻 2018年1月11日)
据上游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名为“吉安城临时工作群”的微信群截图显示,有镇干部发布出了“陕EG198*、陕E2990*、陕EE066*、陕E5873*、陕EY990*,这是调查组车牌号,大家注意暗访组随机入户。”一名镇干部还在群里连说两遍:遇见以上车在村组开展检查,立即通知干部。但不能打扰人家检查。
谍战影视的剧情在扶贫检查中上演,不仅让暗访迷雾重重,更是让脱贫攻坚变得神秘莫测。
“发现检查组,立即通知干部”的“指示”,目的何在,是想“热情大方”的做好迎接工作,还是迫不及待的想展现扶贫成果?问题真有这么简单?既是暗访,何须亲自迎接、何须主动展示,恐怕盯梢的背后是想掩盖某些“不能见人”的问题罢了。
镇干部“集结”力量,盯梢暗访组的“勇气”和“智慧”,只能让人拍手叫绝、顿时无语,想出这样的“妙招”肯定是“动了脑筋、下了功夫”。可惜,弄虚作假、避实就虚的企图,真能蒙混过关、对付检查吗?答案是否定的。
盯梢检查组,不仅暴露出当地部分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更暴露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有不能检查的问题,否则,面对检查组的暗访,只需大方迎检,真实展现,让扶贫成果自然展示于检查组眼前,用成果和事实证明工作的努力,且不更好。
随着年度脱贫攻坚考核的不断持续深入,个别地方扶贫领域发生的问题案件陆续曝光,贪污、截留、侵占扶贫款项物资等仍有发生,优亲厚友、弄虚作假、截留私分等问题突出,不仅影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同时也在人民群众中也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盯梢检查组,让暗访看不到真实的扶贫效果,听不到群众心声,就成了个别地方迎检受考的“必修课”。
有“勇气”糊弄上级、有智慧策划“妙招”、有精力纠结“力量”,却不敢把事实展现眼前,不是信心不足、准备不充分、工作有瑕疵的问题,而是帮扶工作流于形式、止于布置,甚至贪腐问题严重、损坏群众利益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工作拿不出手、不敢被检查,人民群众更是不满意有意见,弄虚作假、避实就虚就成了自然和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笔者以为,盯梢检查组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企图编造扶贫“海市蜃楼”,掩盖“花拳绣腿、表面文章”的漂浮作风和形式扶贫,必将被人民群众和事实揭穿,党纪国法的严惩不会缺席,丧失党员干部的形象和威信、挥霍人民群众的信任才是最大的损失。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脱贫奔康的前进步伐,更是关系着党对人民庄严承诺的实现进程,也是对党员干部忠诚于党为民服务的检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认真查找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做到头脑有方向、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印迹,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当好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