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挂职基层要沉下心思才能大有所为

[ 作者:萧仲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2 录入:吴玲香 ]

12月19日,我省挂职深度贫困乡镇党委副书记岗前培训班在成都开班。来自省直定点扶贫单位、省内对口帮扶地以及藏区彝区州县统筹选派的422名干部参训。这也是我省首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选派乡镇干部。3天培训结束后,他们将奔赴各地,开始为期两年的挂职工作。(川报观察 12月20日)

脱贫攻坚常态化后,各路精英纷至沓来,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再派422名扶贫干部赴深度贫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是把最合适的人员选派到最急需的岗位。将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应该说,422名干部是幸运的,既能经受历练,又能展示自我,个人履历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年,笔者广泛接触省级、市级、区县级下派挂职的扶贫干部,对他们了解较多。总的来说,有些干部挂职期间做了很大贡献,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深得挂职单位领导干部认可、群众拥护,工作能力很强,实干精神很足。但有的下派干部不适应基层,总有点趾高气昂的架势,扶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忙忙碌碌纸上谈兵瞎折腾,搞得挂职单位领导干部反感,所联系的贫困户心理抵触。所以,下派干部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挂职单位的关系。下派干部挂职单位多是乡镇党委、政府,处理好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个人才能发挥。但凡省市区县下派的扶贫干部,内心或多或少有点小骄傲,切忌团队合作中夸夸其谈、夜郎自大,务必明确职责、理清关系,多向所在单位的党委、政府领导汇报请示,多向扎根基层多年的基层干部学习群众工作方法。

二要处理好与村组干部的关系。村组干部是最前线的群众工作组织者、领导者、践行者,在群众工作中具有天赋异禀的作用,是做群众工作不可更替的帮手。下派干部要融入基层生产生活,就要摆正心态,切忌官腔作势,话不投机伤了和气,造成难以挽回的隔阂。遇事多与村支部、村委会干部沟通,把握好商量、协调的尺度,团结这些村务能手共谋发展大计。

三要处理好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挂职基层历练,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交流,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为群众办事,要言出必践。要多想群众所盼,多谋群众所急,因地制宜联系实际,为群众脱贫解困想办法、谋出路,切忌急功近利走过场、搞形式、欺上瞒下。

所以,下派干部挂职深度贫困地区,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重视,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只要下派干部们坚定住信念,转变好角色,真正在农村俯下身子沉下心为群众谋出路,才能立足农村天地大展宏图、大有所为,小康就离我们不远。

(作者简介:萧仲文,男,四川乐山人,文字媒体工作者,自由撰稿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