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也谈“软件资料”对基层的困扰

[ 作者:赵三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3 录入:实习编辑 ]

这年头,但凡各类检查、调研、督察……不发资料清单、不做展板专卷、不看软件资料,似乎完全不能证明上级部门的考核严格,也无法反映基层单位的务实作为。检查督查本来是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去的,其宗旨是进一步促进工作开展。然而,如今资料成山、专卷满屋的督查调研,不仅未能让工作得到提升,反而成了基层的一大负担。有资料表明,四川某镇平均一年在接待迎检上花费总计100余万元,其中展板近30余万元,档案盒、纸张等办公耗材近30余万元,接待费用40余万元……检查组来了一拨又一拨,工作餐吃了一桌又一桌,然而工作未能得到提升,干部却累得筋疲力尽,本文试就“软件资料”对基层的困扰以作浅析。

自上而下的检查导致层层加码。顶层部门的检查出发点是为了了解基层现状、督促工作落实,然而检查往往伴随着考核,考核直接影响地方排名。为了保证顶层部门检查万无一失,自上而下往往层层搞自查,导致同样的检查省市县层层全覆盖,检查的内容各相径庭,一层检查补一批资料,全部压在最基层,导致乡镇干部累得死去活来。

清单化的检查与基层实际不符。现今各级部门检查,大多提前一周下发通知,告知路线行程,提前印发检查清单,要求基层对照目录准备资料。上级的检查目录洋洋洒洒几十条,往往涵盖几年的工作内容,同时还明确了时间节点、逻辑关系,然而基层工作往往未按照规定动作开展。为了保证检查顺利过关,基层只有按照上级要求翻天覆地的补资料。实际5月份开展的工作,上级检查目录写着3月底完成,基层只好编到3月份。由于清单目录与实际不符,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只好编改造,严重挫伤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看与不看和有或没有导致工作跑偏。关于软件资料,各级各部门都明白其中意味,查阅资料许多也是走马观花,随意翻翻了事,甚至很大程度上准备了许久的资料检查组来了看都不看。然而,看或不看资料必须要有,做与没做必须要有痕迹佐证。如此要求,从而导致部分基层部门心思跑偏,将软件资料作为重中之重,形成了展板成堆、专卷成山的花架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各项工作都靠基层落实,各项工作都涉及到督查考核,基层干部可以说随时都是力压千钧。因此,笔者认为,上级部门检查工作,少看一些资料,多走访一些群众,少看材料的亮点多不多,多听群众的夸奖多不多,少一些提前告知,多一些突查暗访。只有这样的检查,才能真正发现问题,也能让干部从沉重的“软件资料”中解脱出来,扎扎实实搞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