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煤改气需首先考虑百姓“冷暖”

[ 作者:赵天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1 录入:吴玲香 ]

近日,环保部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12月7日 澎湃新闻)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沿线城市,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煤改气”行动,不少城市也将该城部分地区划为“禁煤区”。

从出发点来看,“煤改气”是为了“绿水青山”,作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其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取暖条件,更是环保治理的一剂良药。“初心”虽好,但是由于各地工作进展不一样,一些“煤改气”尚未完成的地区却依然严禁民众使用燃煤取暖,使一些民众冻出病来,甚至出现了一些学校让学生“跑步取暖”的现象,饱受群众诟病。

面对部分地区因“煤改气”未完成而导致的取暖难题,环保部特急函“坚持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这一原则,体现了对困难群众的牵挂,彰显了民生无小事的理念,让人看到了生硬制度下的人情味,体会到了冰冷规则下的“温暖”。在赞扬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让“煤改气”真正的把人民百姓“暖”起来。

第一,煤改气工作要循序渐进。作为一项满足民群众对美好环境需要而实施的改革举措,煤改气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工作的完成需要时间和精力,煤改气需要要合理规划、科学统筹、步步为营、积极推进,通过大胆的设想、周密的规划、科学的决策、谨慎的求证,充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讲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党的思想路线,在煤改气这一工作的实施中,就应该要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特别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供暖,避免再次出现“有煤不可用、无气受寒冻”的现象。

第三,要以人为本。说道底,“煤改气”工作的初衷就是为了“人”,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目的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各项工作的展开都应该时时想着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煤改气这项工作,就应该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重中之重,要始终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脱离了老百姓,脱离了人民群众,无论什么工作,都会成为无本之末、无水之源。因此,开展在煤改气这项工作,就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优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

煤改气是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要更加的考虑到百姓“冷暖”,一方面是身体的冷暖,更重要的民心“冷暖”。人心向背,只有百姓说好,我们的工作才能说好,人民群众的开心笑颜,才是我们工作的“满分”答卷,我们要时时刻刻要把百姓装在心中,把百姓的安居做为自己的事业,把百姓的温暖作为自己的幸福。

(作者地址:四川三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