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要首先脱离形式主义

[ 作者:杨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5 录入:吴玲香 ]

一说到脱贫攻坚,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抱怨会议多、检查多、表册多,挤占了为贫困户做事的时间和精力,使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克每一个贫穷的“堡垒”,决战决胜,打赢脱贫攻坚战。然而,一些地方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填写各种表册上,用在各种检查验收上,用在各种会议上。干部不是围绕贫困户转、围绕产业转,而是围绕会议转、围绕办公室转。做工作成了发文件、写总结、挂标语、录软件、填表册。

脱贫攻坚的最终落脚点是贫困群众,被检查验收的是与群众朝夕相处的基层干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干部工作任务本已繁重,如果今天市上来检查,明天县上来检查,后天区上来验收……无休止的检查验收,必然会在时间上、精力上影响他们服务群众工作,影响脱贫攻坚工作本身。

诚然,做好一项工作,搞好宣传动员、摸清家底,适当地开会、填写表册、检查验收无可厚非,但如果做这些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赶上甚至超过了事情本身的程度,那就会本末倒置,就会陷入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形式主义,其结果,不仅会影响脱贫攻坚效果,还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影响党和政府在贫困群众中的形象。

搞好脱贫攻坚,就要将全部精力集中到具体脱贫事务中去,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同贫困群众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同基层干部一起制定周密的、符合实际的脱贫措施,教会他们种植养殖技术,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搞好脱贫攻坚,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对困难群众要有感情,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从内心深处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打实地为贫困农户着想,脚踏实地地做好帮扶工作,把脱离贫困摆在前面,把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数字脱贫、会议脱贫,更不是把脱贫攻坚工作当成捞政绩的工具。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