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电商扶贫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 作者:王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7 录入:实习编辑 ]

昨(15)日上午,记者来到北川电商产业港,只见这里一片繁忙景象,物流车川流不息,工作人员忙前忙后。“这些都是‘双11’的订单,现在要抓紧时间陆续发出去。”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年天猫“双11”活动中,北川腊肉香肠跻身天猫热卖榜前10位,11家相关企业“双11”当天在天猫、淘宝等平台旗舰店实现销售额697.3万元,同比增长284%。(绵阳日报  11月15日)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自然地理资源丰富,这为各地生产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许多特色农产品都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由于受其传统生产方式、加工模式等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往往也是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很多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都比较小,市场销售情况也不尽人意,对于农民的收入情况的改善也并未起到明显的效果。很多地方的优质农产品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发挥不了应有的扶贫效益。

而农村电商,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并开展网上销售,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网店,农民不出门就可以推销自己的产品,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可以说,电商扶贫,不仅为农产品的销售找到了新的路径,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推动贫困地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就与15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完成了对电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今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明确表示,我国将重点推进电商扶贫,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

一根网线,联通的是大千世界;一台电脑,叩开的是增收之门。近年来,绵阳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出台相应文件支持农产品物流和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市县农村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网触网、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充分发掘当地特色产品,精心打造适宜网销的特色品牌;加强与淘宝、京东等知名运营商深度合作;健全农村配送体系……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

只有农产品有销路,农民有事干,农民才会有收入,农村才会真正脱贫致富。电子商务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更多特色、绿色产品走出农村,走上更为广阔的舞台,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切切实实为农民增收。

利用电子商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化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