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积极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赢得人民群众广泛好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铺垫性工作。这不仅影响领导干部个人成长,而且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人民日报 10月30日)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国家民族发展的新时期也已经到来,作为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前进的各级领导干部,有少数人在工作与生活中浮躁的现象仍然存在,不能给自己的仕途“添砖加瓦”的事情推三阻四,不能给自己留下政绩印象的工作建议全然不睬,为图功名与利禄所困。有为了升官,急功近利做“形象工程”的;有为了发财,大肆搞“豆腐渣工程”的;更有为了逃避责任,欺上瞒下的,诸如此类,为了各种所谓的“利益”,有的还影响到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更有甚者,让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的形象都受到损害。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危害可见一斑。
“政绩”本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实际成效,而现在的“政绩工程”则是在“政绩”里掺进了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的功利性成分,甚至被一些人当成邀功升迁的“垫脚石”、“敲门砖”。例如,2006年轰动全国的李大伦(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受贿案,此案涉及当时郴州市6名厅级干部及100余名干部,这件“集体腐败”案的的根本在于一些干部利用权力插手各项工程谋取私利,为达目的不惜肆意侵害群众利益。这是一起典型的隐藏在“政绩工程”背后的腐败案件,对领导干部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领导干部也好,普通职员也罢,不过都是人民的公仆。身为人民的公仆,就应该一言一行不离公仆形象,一举一动皆思百姓冷暖,将人民公仆形象树立,并融化到自己的骨与血,以胡承霖教授、于载畿教授这样的同志为榜样,发扬“无我”精神,恪尽职守,保持初衷,坚定着职业信念,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作者单位:平武县残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