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剩下的贫困户大多是高良忠这样的“硬骨头”。干部带头、事有准头,通过分析全县贫困户的实际,枞阳从健康、教育、产业三个方面对症下药,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今年预计脱贫2.8万人,比去年多1.7万人。(澎湃新闻网 10月29日)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更要深刻地认识到,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已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剩下来的大多是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脱贫攻坚的难度和挑战比以往更大。也就是一句话,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范围广、任务重、要求严、时间紧的脱贫攻坚环境下,面对脱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每一项扶贫政策都需要党员干部去落实,每一笔扶贫资金都需要党员干部去分配,每一个扶贫项目都需要党员干部去推动,每一份扶贫资源都需要党员干部去集结。可以说,啃下扶贫“硬骨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
啃下扶贫“硬骨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从脱贫攻坚在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工作中存在不实、不细以及程序不完善的问题可以看出,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为民务实的责任心,方能与群众促膝而交,去掌握当前发展的需求,去带领群众发现好的经验、做法、典型并推广铺开,立足于人民幸福、民生发展这个落脚点上凝聚发展力。同时,只有党员干部带着担当意识深入基层才会了解到与群众相关的就业医疗、养老助困、教育住房、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走向,才会融入责任心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怀去解决群众难题,特别是当前“决胜贫困”时期,更需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去感受他们致力小康的憧憬,走进群众心里去发现群众对社会的看法、对政策的认识、对发展的凝望。
啃下扶贫“硬骨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总书记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这就要求在扶贫工作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坚持干字当头、实干兴邦,以大干、实干、善干的成效,交出新时代下贫困地区发展的精彩答卷。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广大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扶贫“硬骨头”。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