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真扶贫就是最好的政绩

[ 作者:胥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07 更新时间:2017-10-13 录入:吴玲香 ]

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表示,一些地方为了给自己树立政绩,虚报脱贫数字,而另一些地区则担心扶贫考核评估过不去,出现了拖延症倾向。(澎湃新闻 10月10日)

到2020年,7000万贫困户全部脱贫。这既是党中央的既定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为了这个目标,从党中央到地方党员干部,可谓戳力同心。

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1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2年至2016年的4年里我国已累计减贫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今年至少可实现减贫1000万人,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

然而,在喜报背后也有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些地方为了给自己树立政绩,虚报脱贫数字,而另一些地区则担心扶贫考核评估过不去,出现了拖延症倾向。表面上看,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实际上则是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优一些扶贫干部为了让扶贫的功勋章有自己的功劳,不惜弄虚作假,搞“纸面功夫”,做“数字游戏”,为了迎检过关,垒大户、造盆景,甚至让小学生穿上白色塑料袋趴山坡上装扶贫羊。以此,为自己的政绩观“浓妆艳抹”。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扶贫干部的政绩观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干部本身,也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百姓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家贫困户而言,各级扶贫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就是这个火车头,广大扶贫干部的政绩观就是这列火车前进途中的各种指令。广大扶贫干部应该把政绩建立在扶真贫,真脱贫之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下同心,才能使扶贫列车沿着正确的轨道加速前进;反之,如果广大扶贫干部树立了错误的政绩观,挖空心思搞弄虚作假,就会使火车偏离轨道,偏离方向,甚至会造成倒退或脱轨,反而阻碍脱贫攻坚的进度,拖累小康社会建设。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广大扶贫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那就是既要“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又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利民实绩。多向全国人民敬仰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大年等学习,做到脱贫攻坚“舍我其谁”,把脱贫之事当家事,把贫困户之人当家人,想贫困户所想,急贫困户所急,解贫困户所忧。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发改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