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江苏徐州深入开展“百家机关联百镇、千名干部进千村、万名党员入万户”大走访活动,全市近6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千村万户、厂矿企业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保稳定的良好效果。(人民网 9月25日)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走访,出自《夷坚支志丁·吴廿九》:三农聚首如初,独吴生不在,走访之,乃倒埋稻中。意为前往访问或拜访,了解民情。作为党员干部深入千村万户、厂矿企业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既能听取群众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的意见,更能对民生、民困、民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予以收集。无疑,干部“大走访”是把根根基厚植。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于地。经常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实践证明,干部踏进百姓家中,才能走进群众心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应当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什么老旧小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城乡环境改善、弱势群体救助兜底等重大民生民计热点难点问题,什么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什么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等等问题交织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对所有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下一线,服务到心坎,为民办事的每一个微笑,走访调研的每一个脚印,都会博得一次点赞。
干部怎么干,群众都在看。好形象是干出来的。群众要的不是大道理说了一堆,事儿却办不好一件,办也办的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难免让群众觉得是作秀。诚然,以销号管理的解决机制,提高问题办结率。对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汇总,实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分层分类予以交办化解,办结一项销号一项,值得一赞。为民办实事,就得“身”到更要“心”到,唯有身心投入,听民意、问民需、连民心,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让群众满意。
光说不练假把式,实干才能赢点赞,实效才能得信赖。感情真一分,作风好一分。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开展各项走访活动的不在少数,可后来却发现,有些群众对此并不“领情”,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甚至出现领导干部很“卖力”、群众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可见,干部“大走访”关键是以诚立信。要让群众看到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的决心,真刀真枪而不是做做样子,开诚布公而不是虚与委蛇;要能真心实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接受群众的意见建议。惟如此,才能打开群众心结、消除顾虑,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方能唱好民生“重头戏”。笔者以为,只要所有的党员干部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定能让各项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更好地造福于民。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