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大走访”贵在“大落实”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27 录入:吴玲香 ]

今年初,江苏徐州深入开展“百家机关联百镇、千名干部进千村、万名党员入万户”大走访活动,全市近6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千村万户、厂矿企业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保稳定的良好效果。(《人民日报》9月25日)

当前,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到包挂联系困难农户、企业中,开展走访帮扶慰问工作,把大走访作为密切干群关系、解决困难群众需求的“连心桥”。然而,如何在大走访活动中避免“一阵风”、“走形式”等问题,真正实现“党员干部走下去,发展难题带上来”,让“大走访”发挥真正意义,笔者认为,“大走访”贵在“大落实”。

“大走访”作为服务群众、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对于我们而言,做好“大走访”只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把工作落实落细,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味道”,党员干部脚下多一些土,老百姓心中就少一些堵。

“大走访”是前提,只有走深访透,才能做到摸实情全面见底,查问题查深查透,找短板找准看清。每个部门单位、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回头看”,查一查还有多少户没有走访到,查一查有没有党员干部至今还没有参加过一次走访,查一查有没有只见轰轰烈烈形式、不见实实在在成效的“花架子”。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行动起来,特别是广大村居干部,本身就生活在群众身边,更应主动到那些返乡居民家中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摸清他们的所愿所需所盼。

“大落实”是关键,只有把问题回应到位、解决到位,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企业点赞。我们既要高质量开展大走访活动,更要在走访成果的转换上下功夫,有系统有计划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所愿所需所盼、全面小康中的短板和问题。对那些仍没有解决的个性化问题,不能等更不能拖,必须尽快予以解决;对那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要从面上进行研究,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大走访”贵在“大落实”。因此,搞好“大走访”要重点做好问题的梳理分类,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对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快予以落实;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加以落实;确实因为政策、法规限制不能解决的,要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真正让群众、企业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对机关干部来说,深入开展“大走访”本来就是分内工作,应该走到底,访到位,坚持常态化。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