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进村扶贫贵在沉下身心抓落实

[ 作者:伍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22 录入:吴玲香 ]

为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解决基层难题,今年4月初,河南省邓州市全面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难题”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挑选1734名优秀党员干部组成了578个市派工作队,深入全市有贫困人口村、治安乱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开展工作,并部分进入村级脱贫责任组。(《农民日报》9月15日)

“千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难题”诠释了深深的为民情怀。基层是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所在,是党的执政根基所在,全面解决基层难题,促进作风转变,就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生,倾听民心,收集民意,解决群众所急所难,以务实为民的朴实作风和实干赢得民心,密切干群之间的鱼水之情。河南邓州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到贫困村、治安乱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进村扶贫,无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主动改作风的切实行动,是接地气、贴民心的举措。

进村扶贫要坚持问题导向。“千名干部下基层”,看似浩浩荡荡,但若止于“一阵风”,或走马观花,不但不能起到扶贫的作用,还很可能引起群众抱怨甚至斥责。干部进村扶贫,就要选准点位,到贫困村、治安乱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去,一则彰显进村帮扶的决心;二则体现进村帮扶的能力,毕竟越是穷、乱、散的村,越是需要帮助,干事的空间就越大,需能体现进村帮扶干部的能力。选准帮扶对象,就需“对症下药”,结合村级脱贫任务任务清单,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实现“按需端菜”。

进村扶贫贵在把身心都沉下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发挥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广泛开展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的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地方,一次性下派几千名、上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驻村帮扶,既是为了解决基层治理顽疾、推动基层发展、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又是为了让广大机关干部得到切实的锻炼、戒掉办公室作风病、接近与基层群众的关系、了解基层民情,为以后科学决策、科学行政、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扶贫精准、脱贫彻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进村扶贫重在扑下身子抓落实。“知之不难,行之不易。”进村扶贫切忌成为作秀表演,关键在于努力去做、不倦前行、真抓实干,少一些抱怨和娇贵气,多一些脚踏实地、务实行动;少一些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多一些敢为能为有为之心,扑下身子,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厘出问题清单,对照一一解决,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所驻村摘帽穷帽子、治安变好、党组织战斗力增强,焕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加。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