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亚作为重庆市高安镇新溪村一“村霸”,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也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县纪委的这一处理大快人心,让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打电话“庆祝”打掉了这只“苍蝇”。(中国纪检监察报 9月3日)
“村霸”的产生及形成与当前农村现状紧密相关。青壮劳动力外出了,留守的村民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是留守人员文化有限,法律知识欠缺,维权途径少,对自己的权利和财产难以保护。二是村级组织对农村治理管理上的漏洞和弱化。三是国家政策的不完善或上级监管不力、打击不力,为“村霸”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气候。“村霸”的存在,影响当地政治生态,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损害群众利益,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村霸”不能不除。
一是加大普法范围力度。康德曾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开启了法治力量的洪荒之力,提倡全民学习法律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垫江群众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不甘当法律上的弱者,以道德法则作为准绳,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说明了法治之声已深入民心。
二是加大敬畏之心教育强度。“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腐败总是发生在掌权者失去敬畏之心的地方。周礼亚优亲厚友,伪造资料让不符合条件的亲朋好友吃低保,用公款吃喝,东窗事发后还散布谣言诋毁执纪人员,其行为之荒诞,做法之可耻,引起了公愤。而他出任新溪村村委会主任职务时,办了不少好事,后来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好干部”形象开始走样。周礼亚前后的大变样,在于他权力膨大后,敬畏之心却缩小甚至丢失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于组织的敬畏之心教育强度不够,纪律的监管不到位,对“村霸”的打击惩治力度不够。可见,我们只有加大对广大干部的敬畏之心教育,教育他们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才能铲除“村霸”滋生的土壤。
三是加大集中整治硬度。村霸的危害很大,很多地方、很多时候人们对村霸的怨和恨往往转嫁到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仇视,进一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严重时会出现“塔西佗陷阱”,因此我们必须警惕。“村霸”的存在影响着当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着农村文明与和谐的进程,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削减着民间的正能量,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铲除。对于“村霸”,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立即停职免职,并组建专门排查组,发动居民群众广泛提供线索,层层建立台账。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研制工作方案,形成问题清单、整治清单、责任清单,为有效开展防范和整治工作打牢基础。
“村霸”猛如虎,其危害不能小觑,我们只有行动起来,方能还老百姓一方净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