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村振兴要让“村霸”没有舞台

[ 作者:王晓龙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0 录入:吴玲香 ]

“村长佟锦彪被判了!”前不久,这条消息在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房身村不胫而走,听到的人纷纷拍手称快。对于很多村民来说,噩梦终于结束了。身为一村之长本应成为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领路人。然而“村霸”村长佟锦彪,不仅没有履行作为一村之长的主体责任,更是通过好勇斗狠、鱼肉百姓,用职权与暴力让自己成为了当地村民的噩梦、村集体利益的“蝗虫”,为村民带去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和数不清的身心创伤。

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村干部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真正落地落实、惠及万民。可当前一些“村霸”式村干部却屡除不尽,他们披着“红色”的外衣,却干着“黑色”的勾当,每天想到的不是如何为村民谋幸福,为家乡谋发展,而是自己如何能够蚕食更多的利益,聚敛能多的财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不能打击杜绝“村霸”式村干部,将披着“红色”外衣的黑恶势力绳之以法,进而让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脱颖而出,为民造福。那埋单的必然是党群干群关系,受阻的必然是乡村振兴步伐。

毋庸讳言,在少数地方,一些“村霸”式村干部能混的如鱼得水,除了自身心狠手辣、手段丰富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亦是难辞其咎。有的基层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抱着“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消极应对,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视而不见;有的基层干部对待披着“红色”外衣的黑恶势力存在畏难情绪,不想打、不愿打、不敢打,畏首畏尾、拈轻怕重。但如果任由“村霸”式村干部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不仅乡村振兴的红利无法惠及基层民众,久而久之更会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要让“村霸”式村干部没有舞台,关键还是在于压实责任、层层监督把关。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干部群体的日常监督管理,发现问题要坚决组织力量快速查处,并要在严打、严查“村霸”式村干部的同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倒逼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基层监察部门要立足监察职能和工作实际,构建快捷方便的监察环境和举报机制,让民众在自身利益受到“村霸”式村干部侵害时,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安全便利的提供信息线索,从而撕开“红色”外衣,维护民众合法权益,确保打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

要让“村霸”式村干部没有舞台,还要从源头上切断“村霸”式村干部的登台之路。基层党委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严把村“两委”班子换届人选的政治关、廉洁关、道德关,不能只凭票选任,既要看能力又要看品德、既要看结果又要看平时,深入调研、层层把关,从根源上铲掉“村霸”式村干部的生存土壤,让真正能为人民谋幸福的村干部脱颖而出,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实现基层民众幸福美好生活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八洞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