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强调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对于基层治理来说,“法治”同样重要,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讲法、按照法律规程办事,人民群众守法、养成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法治”是基层治理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村(社区)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就没有精力抓发展。各基层党组织要教育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正确表达诉求。在群众法制观念增强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既要带头学法、守法,也要带领群众学学法、守法。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开展的普法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合理诉求,切实解决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尤其要做好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增强守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在政策范围内能给予解决的要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解释,工作要主动、耐心,不能搪塞推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村(社区)的基层干部要有守土意识,了解群众诉求,对发现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用合作思维共建共治,深化群众自治,建立以村(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健全村民委员会议事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妇联、团支部、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决策科学民主,群众有规可循。各基层党组织要学习先进经验,建立本村微信公众号,把党务、村务公开栏做在网上、手机上,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关心村内发展、参与集体事务,更大的实现基层群众自治。完善村规民约,相信群众智慧、汇集群众力量,用民主协商的方法组织发动群众,使村上的每项重大决策都让群众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制定村(社区)公开事项清单和工作流程,规范公开阵地建设,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民生诉求渠道,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赋权村民议事会,理顺党支部、村民会议与村委会三者的领导、决策和执行关系,使村民参与到各项公共事物与公益事业之中,不断创新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功能,有效激活群众参与共建共治。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神经末梢和具体执行者,村(社区)在基层治理中要始终把依法治理作为第一方略,用法治思维实现高效管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