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环境保护不应也不能向经济发展让路

[ 作者:勿忘心安0703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9 录入:吴玲香 ]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外地考察时就谆谆告诫。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气象新境界新思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但从各环保督察组督查的情况来看看,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有向经济发展让路的倾向。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土地、矿产等资源的开发依赖程度比较高。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体制、机制、政策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当地党委政府思想上存在偏差,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不碰硬,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没有真正抓好落实。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如果生态被破坏了,即使经济上去了,意义又何在?“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是不可行的,破坏性发展是不可取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这样的代价我们付不起。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要“下决心、花力气”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作者地址:四川省南江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