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还要扶起精神生活的贫瘠

[ 作者:齐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9 录入:吴玲香 ]

“过去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现在已经升到了4800元,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8270元,我们已经整村脱贫了。”驻村第一书记金昌权掐着手指头给记者一项一项地计算着农民的收入。谁能想到,仅仅在两年前,这个位于中朝边境图们江边的小村子,还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致富能力较差的典型贫困村。(8月4日 光明日报)

自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各级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扶贫工作立足于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论是灌水式的传统扶贫,还是造血式的创新发展,脱贫成绩斐然。然而币厚言甘,脱贫成果终将毁于一旦,因此无数如高岭村这样的脱贫村在物质生活脱贫的同时,还在积极探索精神生活脱贫。

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时,曾经的贫困村、贫困人员自然而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曾经囿于贫困困局、只能日日奔波赚钱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娱乐、去玩耍,而曾经贫困村中的村民娱乐不过聊天和打牌而已,精神生活可见贫瘠。村民们有钱有时间,打牌是“最好”的娱乐,是非是“最好”的谈资,不健康的生活风气弥漫,贫困村虽然经济脱贫,但精神上的贫困根深蒂固。

因此,精准扶贫其表是在不断实现收入指数提升,确保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进一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其本更应该是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发挥地方特色,发展全民健身。唯有表里如一,一起脱贫,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走通“最后一公里”。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