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离不开“扶心”

[ 作者:白圣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3 录入:吴玲香 ]

因工作需要,近日到一地处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开展调研。吃过晚饭,在一农户家院子里,与当地群众聊起了扶贫帮困的问题。部分群众表示:“当前国家的扶贫工作只是‘一阵风’,不能使贫困群众完全脱贫,扶贫工作任务完成后,许多脱贫群众不久将会再度陷入贫困。”“我们已在高寒贫困山区生活了几代人,一直过着比较艰辛的生活,当前的扶贫只能解决老百姓表层贫困问题,对国家的扶贫工作并不抱太大希望。”“帮助贫困群众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富人拥有大量社会财富,帮助穷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听到这些说法,笔者感触良多,深感扶贫工作的不易。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部分贫困群众表现出无信心、无耐心、无感恩之心。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在“外力”上使劲,加大人财物等力量的投入,还要在“内力”上提升,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信心、耐心和爱心。

扶贫是一项凝心筑梦的工程,需要“扶信心”。“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需要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扶贫工作将能如期圆满完成。扶贫不是扶一时,而是扶长远。我们不仅要对摆脱贫困充满信心,还要对脱贫后不再返贫充满信心。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想方子”、“铺路子”,以“脱皮掉肉”的劲头全力推动脱贫各项工作。困难群众要坚信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认真配合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在获得外在资助的同时,继续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一心一意搞好家庭生产,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有希望。

扶贫是一项宏大浩瀚的工程,需要“扶耐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扶贫不仅解决生活问题,还解决发展问题。我们要注重统筹协调,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久久为功的状态推动脱贫攻坚。各级党委政府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动各项工作,不能“忽左忽右”、“蛮干乱干”,也不能“冒进虚假”、“脱离实际”,力戒出现不该建档的建档、该立卡的未立卡,不该出列的出列,该出列的未出列等现象,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推动扶贫脱贫。同时,扶贫要把握“底线”,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开展资金、项目的使用和管理,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践踏了法律法规。困难群众要放眼看未来,面对挫折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陷入困境不灰心丧心、轻言放弃,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及时摈弃传统落后的思维,用开放发展的眼光搞生产、做事业,在坚韧不拔中看到希望、实现进步。

扶贫是一项和衷共济的工程,需要“扶爱心”。“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政府和社会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帮助、做了好事,贫困群众应懂得感恩。接受他人爱心的同时,继续把爱心传递下去,如此,这个国家才会生机盎然、充满温暖。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把全心全意服务帮助贫困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发挥政府职能,全面统筹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众修好道路、建好产业、搞好生产,把国家、社会之爱传递到贫困群众心中。贫困群众应常怀感恩之心,对政府和社会给予的帮助心怀感激,在国家、社会爱心的感召下,不断提升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本领,积极参与到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中,用爱心和实际行动回馈他人、回馈社会、回馈国家。

(作者单位: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