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资金趴窝 监督不能抛锚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19 ]

审计署23日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新华网6月25日)

“贫”指穷,收入少,生活困难;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而扶贫资金则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然报道称,审计署23日发布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两相比对,着实让公众痛心、神伤。应该说扶贫资金“趴窝”,还真是不容小觑,监督更是不能“抛锚”。

看到这么多扶贫资金躺在账上闲置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简单的“不作为”来概括未免不够全面。早在2016年6月底,国家审计署在介绍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时透露,审计机关抽查全国40个县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3月底至少有8.43亿元闲置超过1年,最长的超过15年;17个县的29个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或未达预期效果,形成损失浪费2706.11万元。如今,半年过去,在对20个省份的1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进行审计,依然有19.54亿元,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拼凑和累积,是监督部门“抛锚”的缩影。好似一种无可奈何,更像是一种无解。

当然在公告中显示,有105个县的11.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不准确或未及时更新,有的已置办高档轿车、商品房等未及时退出,个别村干部在建档立卡中优亲厚友,通过分户拆户等方式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属纳入建档立卡对象,以此享受帮扶政策。让我们不禁心生疑虑,对于扶贫资金已经是季度审计、及时通报高压态势当下,缘何“趴窝”的顽疾不能医治?诚然,按照先前的扶贫模式,扶贫资金无异于从上至下层层划拨、审批,以至于钱到终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相关程序而滞后。可问题是,现在扶贫资金使用权已然下放到了县一级语境下,扶贫资金“趴窝”还真是说不过去。

那么,是钱“用不完”还是根本没地儿用?答案显然是,否。客观来讲,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单靠审计和公示资金闲置是远远不够,还需依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制度。尤其是管理部门,应当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配套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投向不符合规定的,及时纠正。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最为关键一点,得提高扶贫资金闲置违规成本。或许就会少了“抛锚”念想。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扶贫效果好不好,资金使用到不到位,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而扶贫资金合理使用,不仅考验着公共部门的责任心,更考验相关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心。如何把每分钱用在刀刃上,如何实现扶贫资金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如何强化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凡是有利于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扶贫、有利于扶贫项目稳步实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坚决贯彻,需要的是公开透明。更愿扶贫资金“趴窝”尽快成为过去式。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