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的家

[ 作者:万翱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吴玲香 ]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建设付出了不可替代的劳动和辛苦。在此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渐渐形成。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然而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在家里的单亲忙于家务与农活,和孩子的沟通交流非常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所幸,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许多地区部门都已经开始努力,有些地方成效初显,但是大部门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党和政府,还有社会各方面的有识之士都在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加快制度改革,逐步消除教育壁垒。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的身份,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待遇,已经成为了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消除教育制度的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回到父母身边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

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且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化体育投入;加强农村社区的建设,设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下快乐健康的成长;乡镇政府以及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增设相关课程,加强心理、生理和行为指导。众所周知,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课堂引导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各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要规范学校课程制度,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堂;教育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心理教育行为教育,让他们和其他教师一起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孩子们健康发展。

加强监护培训,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留守儿童家庭,往往使“隔代教育”、“单亲监护”、“兄长监护”、“亲朋监护”等形式长期存在,所以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各级政府或村委会要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杠杆作用,让收留儿童的家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场所,从而能够真正履行监护人该有的职责。

相信通过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会得到更好地解决,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社会秩序会更加和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