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6月26日 澎湃新闻)
“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如果干部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瞎指挥干“真扶贫”,只会造成群众需要的不给、给的群众不需要。“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不接地气、罔顾规律,“开头一哄而上,后头一拍两散”。
“真扶贫”扶到群众的心坎上,落实到生活中,靠的不是会山会海,也不是安排部署,更不是资料总结,靠的的是深入调研、耐心交流、踏实苦干。形式主义干不好“真扶贫”,唯有踏实苦干才是落实“真扶贫”的法宝。
有的基层干部“吐苦水”,为搞好扶贫工作一年开会280多场,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试想一下,工作日都拿去开会了,哪还有时间干别的。扶贫工作确实需要强调重点、安排部署、汇报沟通,但是对于一些会议能不开就不开,可以开短会就不要开长会,把干部的时间真正留给“真扶贫”工作。
“扶贫手册”记录干部扶贫工作实际,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干部“扶”到实处,但是其所需要的手记、图片、视频资料却成了扶贫路上承重的负担。干部花大量心思、精力去完成扶贫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那么为贫困户想好办法、谋好出路的精力就锐减,削弱“真扶贫”力度。很有可能让“真扶贫”记在纸上、留在图片上,却没有实现在生活中。
同时,“扶贫手册”还可能引起群众的反感,明明就是被“扶”的对象,应该被温暖包围,但实际上却被伶俐的眼神、冰冷的对焦直射。贫困群众内心排斥,就可能对扶贫工作产生误解,不说真心话、不做真心交流,只是做出一些扶贫“配合”,让“真扶贫”更难以落实。
扶贫不当是干部的一厢情愿,而应是“扶”与“被扶”的两情相悦,那么就当少一些完成任务的“扶贫手册”,多一些改变现状的扶贫措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天山网 2017-06-2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