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只有全体共产党人,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苦干实干,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通过全体贫困人口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使4000多万贫困人口不落伍社会,赶上和超过正常人群的生产生活,从而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
据调查,时下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会议上,信息和数据采集上,报表和视频资料上,文件总结撰写上。形成“数字脱贫”、“文字脱贫”、“游戏脱贫”,在脱贫攻坚上形成就文件落实文件,就会议落实会议,层层喊落实,结果不落实。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脱贫攻坚的会议、报表、总结、数据采集等软件上。教育扶贫做摆设,产业扶贫做样子,实体帮扶成空话,救济救助无着落。见证一户贫困户,满眼都是数字上的脱贫,其实深入一查,硬件上体现的东西却廖廖无几。这些,与党中央提倡的“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形成了较大反差。
脱贫攻坚会议要么三天一个,要么一天一个,口号喊得震天响,标语四处满天飞。了解基层干部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忙得很”。翻开扶贫干部的每日工作日记,开会的时间占去了深入农家院落面对面扶贫时间的三分之二。试想,这样怎能将脱贫攻坚的硬件措施办法落实到一家一户扶贫工作中?
固然时下一些县乡村要在一定时间内整体脱贫摘帽,离不开召开一定数量的会议、资料、报表和工作总结。能否在会议资料上做一些“精”的文章?会议集中开,开短会,说短话,报表资料简繁删重,重硬件,少软件?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与贫困户面对面的脱贫攻坚上,比如产业扶贫,什么产业群众接受,什么产业具有长效市场效应,什么产业与本地区温、光、湿、土和群众的习惯性相适应。什么产业能在短期内使贫困户家庭可支配收入成倍增加。如果我们仅仅把脱贫攻坚局限在会议上,文件上,资料上,把大量的宝贵时间纠缠在讨论中,那么脱贫攻坚肯定就要失去“战机”。
脱贫攻坚“战机”稍纵即逝。2017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对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再一次指出了新的奋斗方向,可以说全党上下重中之重莫过于脱贫攻坚工作。机会千载难逢。国家好的政策措施像一趟赶点的“班列”。等待我们搭乘,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精简会议,资料,文件和报告,少说多干,撸起袖子挽起裤子,一头扎进贫困村,贫困点(片),与贫困户朝夕相处,制定措施,研究办法,想方设法,在智志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生态医疗扶贫,救济救助中形成扶贫的金点子,好方法,吹糠见米的好措施,使贫困户一月一个样,一年一个样,经济和生活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今后比过去,像芝麻开花一样,才是我们各级政府,各级干部不枉扶贫,不枉时代重托,不枉今生今世之举。
文山会海其实大家都反感。在接触一些基层干部中,他们也苦不堪言。要结束这样的形式,重要的东西就是从上至下都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习近平早年在党员干部中就提倡“三严三实”,脱贫攻坚重要体现在实,多一些埋头苦干,少一些 “吹毛求疵”,少一些文山会海,这样“真扶贫”就不难落实到实处。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