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写、能做、能干,难道成了错?”在社会还停留在普遍认为公务人员待遇好、工作轻松的时候,这些基层年青干部的心声已经逐渐成为了基层单位的一大心头病。“大家都以为我的工作是‘一份报纸,一杯茶’,可现实是我一天都不一定能喝的上一口水,经常忙的卫生间都没时间去。”当下,许多基层公务人员承担着完全饱和的工作重担。
基层单位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践行“服务群众”的最近节点。但是基层单位现状是任务多、工作重、人员少,一人一岗、配适发展的情况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在基层单位,人才极度匮乏,人才不得不在乡镇承担着更多样、更多种的诉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要顶上。
“要给青年干部压担子,多历练他们。”但是,人才需要磨练,同样也需要培育,放置基层岗位其实更需要专业的培训。培养要有合适的计划,不能把人才搁在那里看其发挥,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广撒网,多捞鱼”在人才培养上就并不实用。另一方面,基层年青干部,任职时限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却是许多中年干部的支柱,“小李啊,这个你帮我做一下吧。”“幸好你能写啊,这个材料就交给小李你吧。”不问年青干部手头工作的多少、重要程度,不关心青年干部对这个材料相关工作是不是了解,只要你能写就行。这样委以重任的表象不仅增加了年青干部的担子,而且对个人工作也不够负责。
作为基层,不能光喊“人才难留”,更应该找准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因地制宜的制定基层年青干部的培养计划,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中年干部的培训,增强中年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年轻干部更应当摆正心态,脱离了象牙塔,就应该适应社会需求,增强职业素养、增加“服务群众”的责任感。
能干,不是错。发出这样的心声究其根本还是处于抱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作者单位:成都市蒲江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