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党员干部要争当“泥腿干部”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6 录入:吴玲香 ]

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一看就是个“官”:众人簇拥,有人开车门,有人端茶杯,有人打伞。这样的党员干部架子越大、派头越足,背后戳脊梁骨的人就越多。而那些被群众称之为“草帽干部”“泥腿干部”的党员干部,群众往往竖大拇指。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是什么样,群众心中自有衡量。(6月1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指出只要我们把“种子”播在“土地”上,便会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就应该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田间低头去,拜群众为师,不仅“身入”更要“心入”,设身处地考虑基层的问题,换位思考对待基层的问题,具体实在解决基层的问题,从而不断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为支农干部和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需要经常到农民家里和田间地头,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这样的干部免不了会满身沾有汗水和泥土,成为与农民一样的“泥腿干部”。很多在基层担当实干的干部,每个月都要到田间地头参加几次劳动,驻村干部经常双脚沾满泥土。这样一来,与群众没有隔膜,群众也把“泥腿干部”当成自家人,干群关系密切,农村工作开展起来也很顺利。

当前,有些支农干部和乡镇干部经常是西装革履下农村,众人簇拥,有人开车门,有人端茶杯,有人打伞,到农村后怕弄脏衣服,怕皮鞋沾上泥土,有的连群众家的茶水都不敢喝,也不愿意坐农民的凳子,与群众格格不入,群众对这样的干部也不欢迎。

“当官莫忘禾下土”。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永恒课题,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义务。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争当“泥腿干部”,要主动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与群众同劳动,不怕身上沾上泥水和汗水。只有敢沾泥土的干部,群众才欢迎,才可以做好农村工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