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超:新乡贤参与社区矛盾化解的实践与启示

[ 作者:杨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7 录入:19 ]

近年来,陆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作为基层党建来抓,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参与社区化解矛盾和纠纷,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角落和乡村大地深深扎根,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主要做法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把“新乡贤”作为榜样,通过发挥乡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达到以贤化人、凝聚人心、经济发展和稳定和谐的效果。

(一)吸纳乡贤作“引领”

2015年4月先后在东风社区和尾笔村试点,到今年4月,全处19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乡贤理事会。他们在村(社区)“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业务由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理事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1人,成员若干人。理事会成员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由辖区内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发展能人、文化名人等组成,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自荐的方式产生。各乡贤理事会成员充分利用他们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协助村(社区)开展公益服务,参与村、社区建设和管理。请他们走进村、社区道德法治讲堂以现身说法引导村(居民)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养,引领文明乡风。他们经常活跃在村、社区“春和”道德风尚节、“夏蕴”艺术节、“秋思”读书节、“冬艺”健身节,引领居民健康快乐地生活。到目前,全处新乡贤理事会成员达到103人,通过这些贤达人士,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居民追求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时代风尚。

(二)搭建平台当“四员”

有了这个平台,各理事会成员以宣传法律、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当好人民群众贴心的“四员”。

1.调解员。在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下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应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参与调解其他矛盾纠纷。

2.信息员。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掌握不稳定因素,并及时向村(社区)“两委”报告,配合村(社区)“两委”处理涉及村(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务。

3.宣传员。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劝导不良习俗、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纯朴乡风民风。

4.调研员。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调研,提出对策、措施、建议,为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开展综治工作提供参考。

(三)志愿服务作“奉献”

新乡贤参与村、社区服务,工作方式多样,职责任务明确,并坚持志愿服务不求报酬。

1.串门促和。通过“有事上门促促和,无事串门聊聊天”的形式,新乡贤们在各自责任片串门走户时,对邻里不和的家庭、相互不闻的楼道、社区情绪不稳的人员进行重点走访,广泛了解民情动态,及时进行现场化解调处,并认真做好走访记录。

2.“坐堂问诊”。新乡贤理事会成员轮流定期在理事会工作室提供咨询服务,为前来咨询和反映问题或要求法律援助的居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根据所反映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如遇居民确需上门调解的,可与理事会约定时间,由理事会安排责任片的会员及时上门服务。

3.信息排查。这些新乡贤们在责任片串门走户、了解社情民意过程中收集的有关信息动态,除及时反馈给村(社区)“两委”理事会成员外,还在化解居民纠纷和提供咨询服务后,及时将相关情况和处理结果反馈给村(社区)“两委”。

4.纠纷回访。理事会对已调解过的较复杂的或有可能再出现反复的矛盾纠纷,在调解后的一个星期内进行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异常,从而消除隐患,巩固调处成果。

(四)激发活力建“机制”

1.定期例会。理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邀请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参加,回顾总结工作,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研究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分析民事调解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好经验、好方法,不断提高成员工作水平。

2.培训教育。处综治办负责定期举办以常用法律法规、时事政策、调解方式方法和技巧等内容为主的短期岗位培训。

3.评先奖优。探索激励机制,激发履职活力。理事会每年度根据每位“新乡贤”成员一年来的走访情况、调解处理情况及居民群众对处理问题的满意度等评选年度“优秀新乡贤”,由办事处综治委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查看工作记录,对于新乡贤成员所参与的调解工作量和成效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建立评议监督机制,在居民中印象不好的理事给予提醒、劝退,保持理事会队伍的纯洁性。

二、基本成效

新乡贤理事会运行两年多来,调处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工作得到了群众和社会认可,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移风化人“促和谐”。新乡贤是群众中的精英,利用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力,以情感人、以德服人,在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的调处解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如红春社区覃某某,80高龄,早年丧妻,膝下两儿四女,因子女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赡养责任找到社区,社区出面调解六年无果。村新乡贤理事会会长向荣超牵头,7名理事会成员分成四组分别给子女做工作,在掌握矛盾起因后,乡贤理事会按照乡俗和覃老6个子女的实际情况,拿出了调解方案,并连续四天四夜进行法律政策宣传、道德教育,最终六兄妹心服口服,接受了赡养协议。居住在园林大道6巷28号的周文生老人于2015年4月27日找到社区要求调解其于儿子周先和之间的家庭矛盾,经调解达成如下协议:周先和代表家里几兄妹为了圆和老人的心愿,同意送到个体养老院去养老。但2016年12月6号周文生老人又找到社区,就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要求社区出面调解,社区接到反映后派乡贤人员高德信和高晓红多次去其家里调解,和老人谈心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最后达成如下协议:老人同意不再和儿子闹矛盾。在家安心养老。此类矛盾近几年在陆城19个村(居)乡贤理事会共调处114件,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二)搭建党群“连心桥”。新乡贤来自群众,更加全面真实地掌握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他们一方面向村(居)两委反映社情民意,一方面又代表村(居)组织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成为村(居)组织延伸到群众之中的臂膀,使组织和群众心连心。如陆城东风社区城东路房产楼同原电力局院墙间有一处狭窄空地,长期堆放电缆线盘,人无法进入。十几年来,该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群众怨言很大。社区乡贤理事会了解到情况后,3次到市电力公司找相关人员反映情况,得到了电力公司支持,将电缆线盘移除,几位乡贤理事会成员带头清理垃圾,在他们的带动下,10多名住户自愿参与垃圾清理,并落实了长期保洁轮流值班制度。2012年9月,城东房产楼的低保户陈巧园身患结肠癌达四年之久,两次大型手术,六次化疗,不仅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了沉重的债务,新乡贤成员高德信大妈帮助照顾病人,还发动院内所有居民为这个家庭募捐必须品,最后,患者去世,家里没有安葬费,别人有钱也不愿借给她,高妈又找儿子要了5千元,将死者安葬。据统计,陆城各村和社区近几年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5件。

(三)激发基层“自治力”。乡贤理事会成立以前,群众参与基层各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民主议事停留在程序和形式上的多。乡贤理事会成立以后,遵循“三问工作法”(做什么,问需于民;怎么做,问计于民;做得怎样,问效于民),坚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并且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实行“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发展和管理的积极性。如尾笔村乡贤理事会针对村民盼望水泥路通到户的愿望,走访村民代表、党员户、重点群众户,就“钱怎么筹?占地补不补?施工单位怎么定?质量如何监督?谁来负责验收?管护怎么落实?”等问题充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最后形成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一次表决通过,在实施过程中,遇有少数不配合、不支持的农户,乡贤理事一起出面做工作,最后,仅用1个月时间就修了1458米的水泥路,节约资金5.2万元,群众一致认可和满意。2017年4月15日,石油宿舍居民反映院内一楼被脏水、臭水淹了,高德信大妈去一看发现是下水道主沟堵满了,需要疏通,她请龚书记找了一个瓦工预算了一下需要2000元,然后又立即通知乡贤全体人员到场在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之后她带领3名业委会成员到各住户收取80元费用,第二天就开始施工,一个星期以来,她白天监督施工,晚上到住户家收钱,连饭都顾不上吃,在她的积极带领组织下,院内堆积多年的垃圾清理的干干净净,地面也整理得平平整整。

(四)维护弱者“抓帮困”。家住城东房产楼宿舍的彬华只有14岁,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南下打工,彬华就寄托在一家托教家庭里。由于长时间没有父母的关爱,也没有监管,小彬华越来越叛逆经常打架旷课泡网吧,更是夜不归宿,对老师的教育根本听不进去。2012年5月老师来了解情况,因孩子顽劣准备开除学校,但也联系不到家长。高德信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接孩子在她家生活,照顾生活起居,交流心事,培养感情。后从孩子爸爸处知道其有一个姑姑在枝城,商量后姑姑同意照顾这个孩子的生活,后又多次跑教育局帮其办理转学,帮助小彬华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重拾童年的美好。现在彬华已毕业于清江职高,外出工作,步入人生正轨。2000年詹玉娥从亚太麦面公司下岗,后从事个体经营,开米店,之后到酒厂打工,可都没干好久,2004年来东风社区就业负责劳动保障,照顾孤寡老人,2007年组建东风玉杰家政服务部,其手下员工包括临时用工七八十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下岗人员就业。登记就业人员两千余人,解决就业1千多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三、几点启示

新乡贤理事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凝聚大爱、扶贫帮困的一种新模式,在陆城街办实施几年来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基层组织实现法治、德治与自治的“三治融合”,构建善治社会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一)必须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

目前,新乡贤理事会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将在今后的运行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考核与测评,进一步优化成员结构;通过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健全保障机制和培训机制。

(二)必须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

城市社区相对开放,拥有的人才储备更充分。在城市社区,要向“社会贤达理事会”方向推进。贤达理事会,顾名思义,是要把所有贤达人士吸纳入会,所有对社区、群众有贡献的人都吸纳进来,由两委班子委任理事转变为居民群众推选理事,发挥所有贤达能人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具有“正能量”的年轻人在社会信息和平台沟通等方面的优势,让基层管理向舆论前沿靠拢,让社区服务向多元化发展。

(三)必须发挥多元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在基层工作各方面的作用,在充分发挥调解员作用的基础上,把“四员”的身份用足用活。在不断充实乡贤理事会力量的基础上,让乡贤理事会在更多方面,如经济发展、村规民约制定、道德培育、舆论管控、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参与基层工作,让新乡贤理事会真正成为基层组织的高参和智囊团。

“郡县治,天下安”。几年的实践,办事处一班人已达成共识:未来几年实现“全省首强乡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街道”的目标,必须培育“新乡贤”,树立身边典范;宣传“新乡贤”,传递正能量;学习“新乡贤”,使“新乡贤”事迹家喻户晓、入心入脑,让“新乡贤”文化春风化雨、乡风淳朴、香飘大地!

作者:宜都市陆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