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肖子杏:美丽乡村建设需长效管护

[ 作者:肖子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4 录入:19 ]

近期,笔者回到江西吉安县永阳镇蒋坊村老家,村里林荫小道、篮球场、健身坪、草坪等一应俱全,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屋“穿衣戴帽”,看着就让人舒心。然而,再深入村庄走一走、转一转,却发现垃圾污染依然严重。

当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然而少数地方在改善农村环境时,做得有点表面化。有的只对沿路沿线便于观摩、适合参观的沟渠道路进行简单的清理,而背街后巷、旧河塘却成了无人问津的“死角”“盲区”。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逐年加大,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小溪尽头污水横流,不仅侵损地表,污染河流,而且孳生蚊蝇,使村民健康受到威胁。农民迫切希望能根治乡村脏乱差状况,还农村以青山绿水之本色。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并且要将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切忌只做“表面文章”。

首先,要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可划分公共责任区和农户责任区,公共责任区由乡镇、村(居)委会承担保洁责任,村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由农户包干负责。在此基础上,严格考评,以评促改,层层追责,构建“乡镇、村组(农户)”双向考核机制,县里将项目资金与环境卫生状况挂钩,形成“层层受考核,级级有责任,干好有奖励,落后有压力”的局面,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乡村环境整治。

其次,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大环卫产业经费投入,制定集镇单位、农村企业、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交纳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的乡规民约,适当收取费用,以保证农村环卫工作及配套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

再次,要加强宣传,向农村干部群众普及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知识,可将环境保护纳入“乡规民约”,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印制成挂历,发放到户,并通过会议培训、广播宣传、印制发放宣传手册等方法,做到人人皆知。

此外,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更需要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并自觉地融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尤其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位,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生活现代化。

(作者地址:江西省吉安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日报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