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短板,要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加力补短板,今年再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入决战阶段,全面小康建设迈入关键时期,务必拿出实用、管用、耐用的举措,推进扶贫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扶贫先扶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有些群众多年来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苦多了,穷惯了,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因此,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群众的贫困面貌,增强他们敢富、能富、善富的心劲、干劲与韧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扶贫重扶智。许多边远山区的群众,还保持着传统耕作,机械化水平低,投入产出比低,产品也出不去。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近期看,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农民夜校”、专题培训班、派员实地指导等方式,让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二是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收。三是大力融入“互联网+”,通过发展农村淘宝网店、农村连锁超市等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从长远看,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升群众素质。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促进教育长远发展,给基层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扶贫当扶心。扶贫要走心,扶贫就要扶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找准穷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而不是玩“花把式”、走过场,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让群众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让群众逐渐富裕起来,进一步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扶贫且扶行。一方面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各项具体举措落实到行动上。比如在医疗服务方面,要大力医联体建设试点,不断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积极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让群众少跑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群众自觉行动起来,把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断营造人人支持、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作者:江西省编办调研处科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