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哲瑜: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 作者:哲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7 录入:王惠敏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网2月21日)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的最基层,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乡镇政府能够带领他们闯市场奔小康,但多方面原因导致不少乡镇政府和干部没有有效的办法和招数。
  一种是没能力去服务。有的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握不准,富民思路不清,工作按部就班,“上级说啥就干啥”;有的沿袭行政命令方式,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不强,强迫农民种养,造成农业产品单一,好心办坏事,“逼民富”变成“逼民穷”;有的干部是农事门外汉,群众一问三不知,碰到群众绕道走,脱离群众不服务。
  另一种是没精力去服务。当前的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里有多少个部门,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乡镇和乡镇干部肩负着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顶着GDP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就是没心思去服务。很多乡镇干部待遇落实难度大,城乡差别大,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大部分在乡镇“一纸调令定终身”,部分乡镇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望提拔、等进城的心理比较迫切,存在着“一年看,二年干,三年转”的现象。此外,夫妻分居、子女上学等家庭生活的许多困难无法解决,迫使自己成了朝九晚五的“走读干部”。乡镇干部人心不稳成为一种公开的现象。
  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大计的攻坚期,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强弱,事关农村发展大局稳定,事关农民群众安康富足,事关国家政权稳固强盛。因此,健全服务机制,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激励引导,综合提高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是摆在乡镇政府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股东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