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规模经营,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家庭规模的经营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在浙江、福建,很多地都是分散的、零碎的,有的梯田叫斗笠田,一个斗笠就能盖住。青蛙一跳过三丘,一跳跳过三块田。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做细做精农业。”
近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现这些问题已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的基础和根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农业为重点,可见重农固本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变迁,当前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我们要加快处理农业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因地制宜,从而做大做强起到规模效益。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土质、供给需求种植适合的经济作物,切记跟风而种。家庭规模经营方式的农业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是阻挡我们转变经营模式的绊脚石,尤其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可以进行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发展大规模集体农业。政府要做好对本地农民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使其知晓规模发展的农业的优势和能带他们的好处。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粗中有细的做好现代农业。
补齐短板,依靠科技武装现代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最原始的人力耕种到今天的全面机械化耕种,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充分的体现了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互联网是20世纪末期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在现在到达一个巅峰时代,“互联网+”成为热点话题,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优势,吸取其他地方先进的经验、模式,结合当地实际转化为我们自己可用的做法。再者,还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机会,拓宽农产品的出售渠道。把当地的有特色农产品放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展示或出售,吸引外地的商贩,把互联网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我们只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从而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创新活力,妥善解决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胶东在线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