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座富有魅力的特色小镇?这是所有决策者、投资者、运营者都面临的核心课题。对于规划设计者而言,更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根据这些年来,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公司的策划设计,应把握以下技巧:
1、产业定位应突出特色,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
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是产业园区的概念,而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是一个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定区域。力求“特而精”“特而强”。应利用产业技术外溢和消费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建设环保、健康、旅游等现代特色小镇。坚持“一镇一业”,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彰显自身特色。
特色小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产业,这是核心。发展产业不仅仅是招商引资,还包括对本土产业的扶持发展、转型升级。因此,做特色小镇,必须进行产业调查,摸清现有产业情况。其次是场地。对于特色小镇而言,政府需要做的是公共空间,并留足建设空间和转型空间发展产业,并重点打造好一到两个引爆点。第三是文化。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好历史碎片,还要积极塑造产业文化和创新文化。第四是人。既包括当地居民,也包括产业人群,同时还包括导入人群和服务人群。
2、文化,是特色小镇独具特色的灵魂。
应挖掘每个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核”,将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进文化与产业有机融合,让特色小镇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
3、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小而美’的形态特征。
特色小镇“骨架”要小,规划面积应控制在3平方公里之内;“颜值”要高,建设要有魄力、有吸引力。比如,浙江的龙泉青瓷小镇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诸暨大唐袜艺小镇则现代感十足,以天然石材为主基调的小镇简洁时尚。
4、特色小镇创建,应遵循‘宽进严定’的创建路径。
只要符合产业特色明显、规划清晰等硬性标准均可申报。坚持分行业确定名单,在充分考虑历史传统产业特殊性的前提下,经实地调研后进一步排序,严格确定入围名单。
5、特色小镇建设,应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应在引导、扶持和服务上下功夫,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在土地优惠、税费返还、人才引进、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要坚持政策扶持的结果导向,创建入围的小镇不直接享受优惠政策,应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才能获得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支持。
6、空间规划上,应该坚持宏观把握和微观设计相结合;特色表现上,应该坚持艺术创意和科技运用相结合;基础设施、环境景观、配套服务上,应该全面应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紧凑城市等各种先进理念,既要达到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又要坚持创领特色,留驻乡愁,吸引创客,彰显魅力。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我认为,之所以划定3平方公里的控制线,主要是因为特色小镇要吸引高端人才集聚,要让人才在特色小镇里居住生活,就需要一个合适的步行范围,要符合“十分钟步行工作生活圈”的空间特征。所以特色小镇要避免盲目扩张和贪大求全,要凸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此外,3平方公里也相对容易实施,基本能够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实现,能够避免由于地方政府规划调整导致的项目搁置等情况。
对于特色小镇如何打造,首先从特色小镇的要素入手进行分析。相比于城市规划更多考虑机动车的尺度而言,特色小镇的规划更多考虑的是人的尺度,这是特色小镇与城市的最大区别。特色小镇要围绕高端人群和创业者的需求,塑造高品质的生活区。相比于产业园重点关注大中型企业的集聚,关注生产、物流等环节而言,特色小镇更加关注产业生态链,关注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要素的集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规划设计理念,要从设计上体现出特色小镇的与众不同,要通过设计营造一种尺度宜人的空间。
7、特色小镇,归根到底要体现创新的四个要素,分别是:平台、成本、激励、包容
关于平台,包括:政府公共平台,主要是政府为企业投资提供服务,包括各类手续办理;企业加速平台,主要为创意人群提供孵化指导、搭建与投资商的联系桥梁、帮助创意团队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同时还包括金融服务平台和社区生活平台。
关于成本,主要包括创意团队的办公成本、生活成本、交通成本和居住成本,是一个综合的成本。
关于激励,主要包括政策扶持、金融激励、活动策划和创新氛围。对于创意团队而言,源源不断的创意活动或者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关于包容,主要包括空间灵活、环境优美、机制灵活和不确定性。创新本质上是要打破常规,不仅在创业空间上要打破常规,要灵活,在创业环境和机制上也要灵活,要允许存在不确定性,把必要的公共部分明确下来,其余部分完全可以由创业团队来决定如何使用。设计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尽量寻找到确定性的东西,然后用确定性的东西指导设计。找到的确定性的东西越多,设计越落地,越真实。对于特色小镇,确定性的东西就是把环境和空间塑造好。
特色小镇本质上是物理形态与空间载体。小镇要真正具有吸引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在欧美国家,这个核心可能是一座教堂,一座图书馆,而在中国农村,可能是一个祠堂或者一个打麦场。这个核心可能是公共活动空间,也可能是寄托了精神需求的中心。此外,小镇边界、入口、街区、交通、节点等细节也是使小镇具有吸引力的关键环节。
要想打造好一座特色小镇,需要解决好一系列系统性课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形成联合体的工作机制共同应对。在我们之前完成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中,政府与设计单位的角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甲方乙方的关系,而是由政府、设计团队、创客群体组成联合工作平台,整合团队和资源,整体运营,协同发展,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特色小镇建设对每一个地方的借鉴意义都不一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发展阶段,学到的东西不一样。尤其是对设计行业的思考,未来的设计行业,必将会朝着特色小镇这一类的方向发展转型。
第一,除了必须保留的历史保护建筑,其他建筑也应尽可能保留(危房除外),大部分建筑通过改造就可以满足互联网创业者的需求,同时还能使原住民分享改造和发展的成果。第二,在项目风格上,应尽可能保留符合本地建筑自然演化规律的建筑与肌理,尽量营造丰富、开放和自由的氛围,把改造目标集中在道路、巷弄、景观、标识和建筑颜色、材料及构件上。第三,由于创业创新的成功率低的问题,其本身也是无法通过规划设计达成的事物,因此必须以包容灵活的空间和态度,配置创业创新所需要的公共配套和整体环境,让市场来决定每栋建筑的具体功能。
作者简介:阳学文,中国特色小镇策划设计第一人,文旅中国策划设计联盟主席,中国豪宅研究院副院长,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型城镇化顾问,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朱晓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