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马不停蹄
这个月依旧忙碌。自己的公司要踏上资本道路,就必须实现投资人预期,自然要继续跑马圈地、整合资源。更重要的是,县域电商发展到今天,依赖平台电商资源,特产馆、产业带之类的,已经步入了“死胡同”(电商服务项目可能也有生命周期吧),我们迫切需要找到“第三条道路”,为自己、为行业找到新的突破口。
|12月10日|
我与茶道长(公众号“微商”创始人)在他组织的广州内训活动中签约,一起发起“微商扶贫百县行”。“微商”公众号有140万粉丝,茶道长的“大号”徒弟也遍布天下,我们将一起号召每个微商每个月拿出一天时间,为贫困县的一款产品做公益销售。我坚信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因为这是微商成为主流渠道有必要的正名、立身、发声的方式,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 12月10日晚 |
中兴微品会的高管彭总特意从深圳赶来。我们对“一周一县一品”的合作方向达成基本共识。“微品中国”依托三大运营商的客户基数,在农产品上行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销售优势。今年他们为广东省的一些地方,就做了近一个亿的农产品销售。我对他们很有信心,作为中兴通讯“孵化”出来的正规军,技术过硬,诚意十足。
| 12月11日 |
赶赴武汉,与武汉淘商团队见面,畅谈社群裂变与电商培训的模式融合问题。这几年,做电商的不赚钱,但做电商培训的都赚了钱。但在新环境下,电商培训究竟怎么做,有多少人已经想明白?“小龙虾王子”莫夫和他的团队潜心研究这个领域,厚积薄发,一发当冲天。
| 12月12日 |
参加湖北省委组织部、商务厅和省扶贫办联合主持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带头人”培训班。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组织部门和扶贫办参与,一方面保证了学员报到的整齐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扶贫”的明确目标导向,而不是依靠商务部门唱“独角戏”。
| 12月12日晚 |
带着团队跑到长沙,拜会快乐购高层,寻求与他们的战略合作。快乐购这两年从电视购物切入,打造全媒体营销平台,成果显著。我想要说服他们的是,每周拿出一个专门时间,面对一个县域,把销售、影响力做透。
突破迫在眉睫
前段时间,我们还密集地与钱报有礼、东海云商、开元集团、易捷等对接业务,千方百计要在“社区”、“社群”等方面做突破。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我们现实地看到,传统电商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沿着老路子走下去,一定会很快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我们当下面临的困境:一是县域农产品上行渠道不畅举步维艰;二是借力平台电商销售流量成本过高,亏损严重;三是地方政府、涉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期望”都开始聚焦到“上行”。县域电商从一开始的懵懂,到今天达成了普遍的认知,应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更好的突破,前期的很多努力就会“一江春水东流去”,前功尽弃。这一点,恐怕是平台电商、地方政府,抑或我们这些靠县域电商题材吃饭的服务商,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各方面军”都在发力,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
政府动作连连
从年底的情况来看,各地政府在寻找“第三条道路”上的思考一样可圈可点。贵州的县域电商可谓是“后来居上”,去年取得的各项业绩格外亮眼。如何更好地助力“黔货出山”?商务主管部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战略思考,就是要在“新零售”领域再在国内立个标杆,并在电商扶贫与农旅融方面做出特色。重庆市政府是力图将农口与商口打通,使农村电商更能“有的放矢”;山东省举全省之力,要系统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山西省在2016年“山西品牌中华行”的基础上,将推出2017年的“山西品牌网上行”;吉林省在第一届“吉林好网货”大赛基础上,马上启动第二届好网货大赛,并将其与电商示范县、电商扶贫、电商镇\村建设、电商培训进行结合……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对县域电商的认知度已经大大提高,并开始最大程度与本地的资源秉赋、产业基础和文化基因进行结合,更好地在顶层设计和要素供给上有所作为。
我们一直在努力
对于我自己的公司来说,2017年的转型力度一样很大:
——从跑马圈地撒胡椒面转向点对点的根据地打造;
——从县域电商综合服务转向县域经济互联网化的综合服务;
——从一家公司的单打独斗转向联手同行“集团军作战”;
——从拓展平台电商业务转向县域“自生态”打造;
——从单项业务的承接转向核心项目优化和大数据沉淀;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县域电商受制于商业模式与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也受制于政府政策调整与主管部门人事的变化,做起来的确不易。唯有要求自己与团队保持旺盛的学习力、源源不断的激情、强悍的执行力,方有可能活下去、活得好、笑到最后。
2017,我们准备好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县学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