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李鸿:莫让扶贫扶了人情

[ 作者:李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05 更新时间:2016-12-09 录入:实习编辑 ]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迅速行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扶贫领域涉嫌违纪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排查筛选交办督办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第一批共排查问题线索4136件(次),其中自治区纪委信访室排查864件(次),第一批相关问题线索已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12月7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扶贫,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户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的一项社会工作。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显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一定数量的群众争当贫困户,不愿意脱贫,导致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状,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拉不动、扶不起”的现状?

通过各级纪委机关的实地明察暗访和群众信访举报等途径,发现部分地区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贫困户并不贫,靠的是人情、关系挤占了资源,造成了扶贫不公的现象。有纪委干部了解到:某些人私下给村干部送礼,或者是利用和基层干部的人情关系讨要贫困户名额等手段就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贫困户。

那么,要怎样杜绝这种关系户成为贫困户呢?相对于帮扶对策,更重要的是对贫困户的识别。要如何确保扶贫对象是真的贫困户?一要规范、并严格把控贫困人员识别过程:以村为单位动态管理全村人口的情况,包括收支情况、住房安全情况、饮水安全情况、通信通电情况等,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全程公开透明的选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二要加强监督:成立村民监督小组,对村民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入户调查、抽查检验;特别是纪委机关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订相应的惩罚制度,对于出现的可能犯错误的苗头要及时纠正,责任层层压实,决不出现官官相护的现象,必要时候可以杀一儆百。三要建立并完善贫困户识别的相应制度,很明显,并不是所有基层干部都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卖人情”,健全的制度可以让那些无法拒绝人情,不会说No的干部有理可据,无制度之漏洞可钻。基层工作不能纸上谈兵,只有认真落实,才能有效的减少扶贫不公的现象。

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不能让“卖人情”这种行为影响干群关系,成为干群关系的痛点。扶贫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真正地让贫困人员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干部才能心安,我们要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争当人民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