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伍文胥:保护好传统村落才能留住乡愁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6 录入:实习编辑 ]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遵义市12个村寨榜上有名。至此,遵义市“中国传统村落”已经增至25个。(11月15日《遵义日报》)

截止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喜闻单单一个遵义市“中国传统村落”便已增至25个,由此不难想象如今全国得有多少个上了名录的“传统村落”?可见如今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已经相当重视,一些有着长远眼光的地方更是为此不遗余力。

然而,是否所有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都如遵义市这样“前卫”呢?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些地方的传统村落惨遭破坏,面目全非,具有传统民族风格和乡土文化的建筑、习俗、仪式、服装甚至口口相传的历史和传说都在逐渐消失,无不让人痛心疾首。对于许多城市人而言,传统村落所具有独特魅力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根植于所有人内心深处那丝淡淡的“乡愁”的根本元素。正因为传统村落的铭刻下了乡土间的远古传说、历史的美好记忆,诱发着城市人对宁静、和谐、纯净的乡野和传统习俗的向往,让越发的让“乡愁”成为令人魂牵梦萦的“劫数”。

传统村落缘何带给人们无限的“乡愁”?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村落的乡土习俗和文化印迹让人仿佛返璞归真、心尘尽扫、了无牵挂;也能从中感受到乡野原始的自然、静美、淳朴、厚重,无不是对绿色、和谐等发展理念最简单、最深刻的诠释;城市的喧嚣令人心烦意乱,工业化对生态的击碎正在打碎我们对绿色与和谐的梦想,传统村落残留的宁静与安详、厚重与平衡正是最鲜明的对比;保护传统村落满足了一些人的渴望,也刺激了当地的旅游经济,一举多得,形成了良性循环,让乡土长久的留住了“乡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城市化的盲目扩张正在无情的侵蚀和破坏传统村落,如果没有全国性的法令予以制止,那将有多少美丽的传统村落永久性的消失?一些地方鼠目寸光、急功近利,靠牺牲传统村落换取的城市化和现代文明是令人痛惜和痛恨的。

保护好传统村落才能留住“乡愁”。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村落造成了无法修复的破坏,如今制定出台保护规定,采取及时的保护措施,还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其实保护传统村落方面,一些地方做得极早极出色,比如福建对土楼的保住,并没有一味的让村民全部搬迁,而是在提供技术保护和旅游开发支持的综合手段下,允许一定数量的村民留下来,成为传统村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很多媒体和学者没有发现的地方,还存在着历史很久的传统村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村落必然遗存着丰富的历史痕迹和民俗文化气息,值得完善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如此才能让城市的文明人有机会去体味“乡愁”的味道,那只是游子对故乡的怀念,也不只是城市人对乡土的渴望,那是一种莫名的情素,根植在许多人的灵魂深处。

对于一个生于村落、长于村落,成于城市的人来说,乡愁是别有一番滋味。最后附上席幕容的《乡愁》,以慰藉和我一样之人的内心: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