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燕:根治农村赌风亟待富脑袋

[ 作者:刘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1 录入:实习编辑 ]

近年以来,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日益富裕的农民已不满足于枯燥单调贫乏的农村文化体制,他们热切希望拥有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于农村文化生活仍然存在着娱乐活动匮乏,形式单一等问题。许多农民在农闲时除了看电视等似乎无其他休闲形式,受风俗习惯影响以及环境熏染,几乎家家打牌,男女老少齐上阵。赌博甚至成了一部分生活贫困人群发财致富的梦想和寄托。

赌博极易诱发盗抢、贩毒、伤害等刑事案件。长此以往,必将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笔者认为,根治农村“赌风”,亟需“富脑袋”。关键之处就是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下大气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首先,重视赌风蔓延的危害,改变传统治理赌风思路 。地方政府和乡村基层干部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赌风治理思路,在坚决打击违法犯罪的赌博行为的同时,重构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文化价值取向,从源头上遏制赌风蔓延。

其次,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为治理赌风建立物质平台。动员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治理赌风建立物质平台,为健康娱乐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在基础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中要因地制宜,从硬件设施上保障群众闲暇娱乐有地方可去,有设施可用,要保证已建成的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再次,培育农村特色文化,增强乡村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要以贴近村民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从而提高健康文化活动对赌博活动的替代能力。

第四,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文化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赌风治理要注重可持续性,努力提高农村自身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健全文化建设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体系,完善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充分发挥业余骨干的带头作用,引导农民从文化看客变成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聚合和放大村民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营造“不该赌”“不想赌”“不敢赌”“不能赌”的社会氛围,使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

(作者地址:山东省惠民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网 2016-11-1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