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慧杰:让农村文化阵地热起来

[ 作者:杨慧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9 录入:实习编辑 ]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纵观当前大部分农村,一些所谓的“大队部”、农村文化中心、党员群众中心等等,这些广大农民群众应当喜欢去、经常去的地方开展活动却不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文化消费群体弱化、文艺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农村的广场舞还是非常热闹的,这充分说明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农村文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并不那么“热”,反而有些“冷”。如何让农村的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练舞广场、议事重地、活动场所,让其“热起来”呢?

一是要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的角度出发,要让农村留住绿水青山、守住乡韵乡愁,让农村的父老乡亲获得更多幸福感。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是要加强经费投资力度。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三是要加大农民群众的兴趣培养力度。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继续利用。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切实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创新。要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注重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电视、无线WIFI等设施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积极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村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文化之家”。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接受习惯,达到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农民群众的欣赏能力和水平。要发掘好、保护好乡镇及村落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和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要勇于实践,创新与传承并举,积极开展时代特征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农村文化活动的亲和力、感召力,大力弘扬新农村先进文化,让农村文化阵地“热”起来!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