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伍文胥:学习和传承姜仕坤的三有品质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4 录入:实习编辑 ]

4月12日,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在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偏远小县,他耗尽了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换来晴隆的大变样;他把自己的血和汗,永远地洒在这片大山江水间……(10月10日《人民日报》)

学习姜仕坤肩上有责的品质。他是堂堂的县委书记,也是当地群众口中的“羊书记”、“羊专家”,他支能吃苦、善钻研、勇拼搏。原本患有心脏病的他却长期在高强度的工作,为了让睛隆县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大变样,他拼尽了身体最后一丝力量;为了找准脱贫路子,他各处奔走,经常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与老乡们唠家常,了解民情、倾听民声、感受民意,摸清贫困的“病根”,与家人聚少离多;为了让“种草”养羊产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他查遍各种养羊技术资料,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俨然成为群众眼里“羊专家”。当种草养羊产业终于开展显现成效时,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倒在了他为之奋斗的岗位上。他用生命诠释了优秀领导干部的时代担当,用行动扛起了人民公仆的责任,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先锋模范。

学习姜仕坤心中有民的品质。堂堂而皇之的县委书记,手下得有多少人?还要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和网友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但对于姜仕坤式的干部而言,这一切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是作为人民公仆的本职义务,是一切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的责任所在。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为了崇高的信仰和执政理想,甘愿牺牲自我,即使面对数不尽的重重困难,也直面迎击,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停下奋斗的脚步。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让睛隆县彻底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为了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奔上康,姜仕坤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无不亲历亲为、殚精竭虑。民之所望,执政所向。人民的期盼,是领导干部奋斗的方向。姜仕坤把对人民的大爱体现在务实惠民的行动中,是当之无愧的群众“主心骨“。

学习姜仕坤真抓实干的品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好干部?党和人民的心中只有一个标准,德才兼备。当前这个时代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为朝气蓬勃的时代,最当大有为的时代,也是矛盾和挑战最为复杂多变的时代,尤需我们的各级干部具备崇高的政治品格和非凡的执政才能,既能坚守德的高地,又能干得成事、干得好事,为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姜仕坤就是这样的好干部,不唯心中有戒、心中有民、心中有党、心中有责,更有真才实学,面对问题找得到解决办法,面对挑战想得到对策。像睛隆县这样一个山高谷深、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缺水、世代贫困的赤贫县,是常人眼里啃不动的“硬骨头”,却难不到头脑灵活、点子多、见识广、善于调查研究的姜仕坤,最终走出一条发展山地畜牧业的路子,将晴隆县的乡亲们引上了一条宽广的康庄大道。

青山有幸埋忠骨,公仆精神当长存。姜仕坤的“三有”品质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和传承,这也是对他最好的追忆。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杰出的能人志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奋斗不息甚至牺牲自我,他们正是我们民族脊梁,他们的伟大品质和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得以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新中国建立以来,更不乏杰出的优秀的党员干部,焦裕禄、孔繁森、沈浩…姜仕坤,数不清的名字背后挺立着优秀共产人的伟岸身姿和不朽精神,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干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