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杜名扬:小而美的台湾休闲农业

[ 作者:杜名扬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4 录入:王惠敏 ]

生产•生态•生活

编者按: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休闲农业旨在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来吸引顾客,让游客“吃农家饭、观乡村景、住农家院”。每逢黄金周,全国各地“上山下乡”看山、望水、寻乡愁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感受乡村魅力的同时,游客们都不忘买一些当地特产回去,休闲农业让农户们获得了更多收益。据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0.5亿人次;2015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11亿人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4100亿元。到2020年,休闲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这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呈现“井喷”之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台湾休闲农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大陆休闲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台湾休闲农业在1960s开始萌芽,多为农场开放供游客采果及采草莓的活动。1980年,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1992年,订立法规,发展休闲农业有法可循。

此后,台湾休闲农业蓬勃发展。1996年,休闲农业法规区别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区的概念,乡村旅游有其发展的平台。2001年政府公布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受到重视,涌现出一大批“小而精”的农场类型代表。

台湾的休闲农业按经营类型可以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休闲牧场、农村文化活动、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农场民宿等。台湾休闲农业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法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陆续出台的法规、政策,成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2.农会作用明显,行业合作服务好。在台湾,各县、市、乡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农会”,是半官方半民间的第三方协会组织,承担技术推广、金融信贷、保险服务、市场营销、农资供应、培训指导等多种功能,对休闲农业的规范起到主要引领和指导作用。

3.三产融合,休闲产品丰富。台湾的休闲农业实现了一产(农业生产)、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休闲旅游和农产品销售)融合发展的模式。除了娱乐、餐饮、住宿外,根据不同农场的特色开发主导产品、创意商品等,增加了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4.主题定位鲜明,特色文化创意强。台湾的休闲农业主题突出,个性鲜明。有的在单一主题上做精做深,体现“小而精”的特点。如飞牛牧场的奶牛、宜兰的香草、嘉义的独角仙(注:一种昆虫)、彰化的水稻、台南的兰花等,各农场以主题产品为支撑和创意点,围绕其进行产品开发,衍生一系列的特色服务、产品和活动,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5.立体营销渠道,管理服务精细。台湾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基本形成了节庆活动、事例营销、传统媒体和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综合使用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在台湾休闲农场或者民宿,不仅能体验到浓浓的“农”味,而且能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温馨服务,在农场提供的解说服务,讲解员满腔热忱地向游客讲述着农场的故事,科普的知识,让游客体验回归自然的美妙,赢得了极高的游客满意度,同时也使品牌得到了口碑宣传。

近年来,大陆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各地争相规划建设新的模式,花样翻新。如北京农业嘉年华,以会展的形式策划不同的“农”味主题展览现代农业科技,吸引大批游客观光,周边上万亩的草莓产业跟着带动起来;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发挥苗木、水产、果蔬等不同产业经营主体的优势特长,集聚在一起,共同打造成综合的休闲农业公园,让游客体验不同的农趣;江苏桠溪国际慢城,依托山、水、田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挖掘乡土文化,打造中国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形成了生态农业之旅;江西婺源以大片的农业生产景观为基底,举办油菜花节,开展休闲旅游活动,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梦想之地;宁安市G11沿线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在G11国道宁安段两侧,将各个小型农业园串联起来,形成具有交通优势的现代农业景观带;四川成都三圣乡,结合本地种植花卉的传统,将相邻的五个村庄统一规划,成为“五朵金花”特色旅游村等等。随着全国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农业驶入快速前进的高速路,其灵活多变的特性,与多样的市场需求相吻合,将成为农业多功能发展的主力。

在大陆地区发展休闲农业,要注意五个方面的要点:一要以农为本、规划指引。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充分利用荒地、空闲地,不滥占耕地。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三要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要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力度,依照规范标准,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四要政府引导、市场经营。政府负责搭台,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各自发挥。五要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在台湾休闲农场主大都非常热爱田园生活,他们把建设经营休闲农场当成自己毕生的梦想和事业,把农场当做艺术作品,不以追求短期暴利为经营目的,通过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创新,激发融入各种新点子、小创意,给游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也吸引游客每年去休闲农场旅游度假。

而看似简单的“吃喝玩乐”也可以有大名堂,为了达到开胃、清肺、好玩、养眼、增趣的多重目的,休闲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相融合,向婚庆、保健、养生、科普多个领域拓展,把一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大大提升农业附加值。可以说,休闲农业使农业变成快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安乐的群体。谁说乡村休闲不能“高大上”!

作者简介:杜名扬,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总设计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规划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