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农民工返乡不应是“无奈”的选择

[ 作者:徐大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1 录入:吴玲香 ]

“出去的五六万,返乡的一两万”,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了返乡。仔细观察,记者发现,返乡农民工的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很少有农民工真正回到乡村的老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记者近期采访了十几位返乡农民工,发现故乡带给这些曾经的“游子”们的也并非都是美好。(731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返乡农民工、返乡家庭的数量都有所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这说明乡村的生活在变好有了新的吸引力,那种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为主的空心村现象将会有改观。但读了报道后,现实的状况仍不容乐观。

从返乡农民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回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一是回乡照顾老人孩子和土地,便于尽责。二是一些年纪偏大的农民工被老板间接裁员,少壮民工为了控制家庭婚姻风险而回家。三是根深蒂固的归根意识促使农民回乡,城市永远只是别人的城市。

目前回乡农民遭遇到“两难”:一是缺少致富途径和婚恋机会,回县城的多回乡村的少。二是缺资金、缺经验、缺人脉,返乡创业看起来美做起来难。除少数农民工继续回到农村耕作,大多数年轻农民集中在县城附近工作生活。造成如此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新一代农民工不愿种田也不会种田,出现了断层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的就业创业环境都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这给当下农村发展提出了有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针对目前农村的一些困境,一是要加大城镇化建设,积极改善新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二是加大对返乡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消除一些制度瓶颈,让创业农民能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多方面得到帮扶。三是多召开一些针对返乡农民的培训会招聘会,多提供适合农民工作的一些岗位。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最美乡村”是其应有的底色,多年的打工潮造成农村谁来种田的问题,以及诸多的养老教育等系列问题都有待于破解。但破解的前提条件还是人的因素,没有返乡的农民主体,也就没有了舞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角。现在出现的农民工返乡回流新动向是一个可喜的信号,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引导,积极点燃返乡农民工的回巢建设新动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红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