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的建设任重道远!基层组织是党的前沿阵地,更是一个又一个的战斗堡垒,他们直接面对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部分地区,特别是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多民族杂居地区,有这样一种情况必须引起大家重视:那就是有些村多年不发展一个新党员!
分析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个别村支书、村主任,担心发展年轻党员夺走自己的“官位”,使自己失去已有的“辉煌和威信”;二是经济社会,许多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都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户籍放在老家,自己四海为家”。
这种现象导致部分村的干部年龄结构严重老化,跟不上形势:一旦上级有任务,因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既无法正确理解掌握,更无法全面认真贯彻落实。
就拿当下最重的脱贫攻坚来说,21页的表格,文化低的村支书根本无法填写;下派的第一书记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时,他们呢,连政策、要求都吃不透,加上年纪大,更没有精力与群众面对面,常联系,何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还有部分村干部仅仅满足于给群众开个会、盖个章,偶尔协调下邻里纠纷。
在基层工作实践中,要想有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想要解决好群众不满意的问题,那就必须有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村级党组织。
怎样来改变这种情况?
一是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对个别村支书单独“开小灶”,年龄偏大,引导其“急流勇退”。
二是把农村党员发展纳入规划,制定目标考核任务,直接与村上的办公经费等等挂钩。现在,几乎所有的乡镇全部配备了专职组织员,有精力把农村的年轻人组织动员起来,把这个事办好。
三是现在大学生村官多,他们朝气蓬勃、文化程度高,在农村安排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传帮带”,历练一段时间后可以直接任命为某个村的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再大力培养成乡镇后备干部。
农村是熟人社会,多民族杂居地更涉及到宗族势力,还有宗教信仰差别带来的分歧,这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十分关键,需要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但首先是选好基层党组织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