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季伟:扶贫资金沉睡源于服务意识不醒

[ 作者:季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6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审计署公布了40个县2013年至2015年财政扶贫资金109.98亿元审计结果。审计发现,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更有8.7亿元扶贫资金闲置或损失浪费。在8.43亿元的闲置扶贫资金中,有2.6亿元闲置逾2年,最长的逾15年。(新闻综合)

真所谓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在对109亿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中,有近10亿的资金有问题,占总审计数的十分之一。扶贫资金本应该在第一时间投放到最为需要的地区和群众身上,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帮扶他们摆脱贫困的窘境。然而现实世界中,扶贫资金的使用却并非像想象中那么丰美,要么被虚报冒领,要么是长期“沉睡”。难道扶贫款就这么弱不禁风,任人宰割?

事实上,扶贫资金的“沉睡”应该“归功”于一些干部为民服务意识的“不醒”。一方面,既然是扶贫资金,那么,在项目申报之初,就应该本着公心,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地申报,是贫困就是贫困,不是贫困就不能申报扶贫款项。另一方面,对扶贫资金项目审核的部门,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报上来的贫困项目,都大笔一挥“同意”。应该深入到基层一线,切实了解贫困的程度和给予帮扶的力度。如果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扶贫资金有没有都无所谓,懒洋洋地“睡大觉”。

另外,扶贫款数额之多,范围之广,对于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来说,早就成为他们窥视良久的“唐僧肉”,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所窃食。所以,加大财务监管、财务审计已经是相关部门的分内职责。然而,这么多的扶贫款出现问题,监管部门肯定脱不了懒政怠政、失察失职的干系。

而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一些部门、一些人员为民服务意识迷糊“不醒”所至。试想,如果心中有民,何来的虚报贫困项目;如果心中爱民,何来的审核不严,让滥竽充数;如果心中为民,何来的监管失职懒政,让硕鼠横生?

显然,唤醒一些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是让扶贫资金醒来的充要条件。没有各级干部的努力和尽力,就没有扶贫资金的落地落实。

单位:四川北川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