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根本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迫切需要加快改善,农民盼发展盼富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农村,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和懈怠。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论断,坚持从全局高度谋划“三农”工作,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一,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基本主线,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沿着现代高效农业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要加快建设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二要完善农业经营制度。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路径。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壮大,一手抓规范提高,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质”同步提升。要加强土地流转的引导、规范和监管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探索有效形式。要创新农村产权制度,通过确权、赋能、搞活,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三要加大农业支持力度。要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不仅要在扩大增量上想办法,也要在优化存量上做文章,重点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创新投入机制上下功夫。可通过基金、铁屑、担保等途径,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形成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协同投入“三农”的格局。
第二,把改善农村社会环境作为基本方向,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指出:“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世外桃源”,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
一要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推进一体化。要顺应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坚决不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要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十三五”期间,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放在农村,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加强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制度上并轨、标准上统一。
三要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要借助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项目的推进,提升工作水平,实现湘潭县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运作。要进行村庄绿化美化净化,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进行“厕所革命”,让农村更加干净整洁靓丽。巩固和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使农村环境更美、村民生活更幸福。
第三,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基本立足点,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收。重点是念好“山水经”、唱好“文化戏”、打好“果蔬牌”。要充分依托隐山、昌山、碧泉等山水,名人、红色、湘莲等文化,油菜、茶叶、橙子等果蔬,推进石鼓顶峰油菜花节、乌石采茶节、花石赏荷之旅、云湖桥橙子节等乡村农业体验活动,实现既充分发挥农业效益、又增加农民有效收入的目的。
二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收。要抓住湘潭县获批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的机遇,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持续增进农民收入。
三要加快转移就业增收。要把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加快城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农民以各种有效方式转移就业。要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稳定就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四是释放改革红利增收。十八届三中全会论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时,提到宅基地财产抵押、责任承包地的经营权和让渡抵押以及承包地的流转收益,这是最现实、最好操作的。湘潭盘龙大观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权属不变,有就业、有收入。要在放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上下功夫。
五要落实惠农政策增收。财政支农政策是近年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投入经过10多年的持续大幅增长,对农产品稳产增产及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必须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权益维护和负担监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的政策性和财产性收入。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县大鹏路县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