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形象。食品安全监管也是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积极回应公民需求、构建责任政府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食安全监管,必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没有严厉执法,就没有食品安全。
“餐桌上的污染”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我国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恶英、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到三聚氰胺、瘦肉精、牛肉膏,直到近几年不顾一切贸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些问题巳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依靠严厉执法:
(一)要严密执法。执法要全覆盖,无疏漏。一是环节、要素全覆盖。要对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对食品添加剂、饲料农药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相关要素进行全面有效监管。二是主体全覆盖。既要管好大企业,也要管住小作坊;既要监管合法主体也要肃清非法主体。三是违法行为全覆盖。要部门联手、上下联动。尤其是在环节衔接、层级分界的地方,要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努力不使违法行为,特别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逃脱监管和惩处。
(二)要严格执法。执法人员要铁面无私、铁腕治乱。一是执法态度要严、要正。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只要一经发现,一律依法严惩,央不允许姑息纵容,决不允许下不为例,决不允许徇私保护,二是执法手段要硬、要实。要多主动出击、排查隐患,少被动执法;要多进行不定期、突击性现场检查,特别是对重点品种、重点经营主体进行高频次严查,少进行预告后检查;要多去生产经营现场随机抽样检验,少让企业送样检验。
(三)要从重执法。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要在法律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内。依上限顶格惩处。一是对有故意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一律吊销证照、罚没设备。二是对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要依法实施5 年禁业处罚,并可在行业内部建立黑名单制度;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予以严惩,后果特别严重或者致人死亡的,可处无期徒刑直至死刑。三是对企业违法行为依法应当予以罚款的。要在法定幅度内依上限开出顶格罚单。四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责令立即纠正,必要时应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四)要从快执法。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一是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程序和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二是要在第一时间公布违法行为及其相关情况,防止公众恐慌和谣言扩散,保证执法信息公开透明;三是要在查明事实后在法定最短时限内予以惩处,并在第一时间公布,以有力威慑违法犯罪分子,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引导效应。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一定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有效的手段来抓食品药品安全。在事关公众生命健康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措施,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
作者单位:北川县禹里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