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部省份的一个县发生恶性越级上访事件,县信访局长作为分管领导,被认定为失职渎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受处分的他觉得很没面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从严治党力度,因违反党纪政纪被处分的干部不在少数。仅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就已达7万多名。但是,这些受到处分的干部中,真正属于需要拔掉的“烂树”只是极少数,多数仍为“病树”,属于“问题干部”,还有康复的机会。(人民日报 6月7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推动者,对管辖范围管理得好不好、严不严,相关的政策法规落实得咋样,事关一个地方的安定团结。如果因为工作上的失职渎职,受到处分而失去工作积极性,认为前途渺茫,思想消沉,一蹶不振,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那么,笔者不得不说,这样的领导干部是缺乏一定的担当精神,没有摆正当官到底是为了什么?没有意识到肩负职务,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以至于小算盘打得多,大局面想得少。虑的是个人“飞黄腾达”,虑的是个人名利。说到底还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当以惩防并举为这类“问题干部”驱毒疗伤。
心中有戒,才能常怀敬畏之心。其实“问题干部”多半源于心中无戒,党性与品行意识淡薄,才不能常正己身所致。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醉心于追求个人私利,放松了对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严格要求,不求进取,平庸度日,漠视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弄虚作假,讲究排场,贪图享受,以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等等如是。出现这些情况,或许原因有多种。但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这种“问题干部”得不到有力的纠正和遏制,势必就会长期存在和蔓延,不但会使其他的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影响,也会使得他们的所作所为脱离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让公信力大打折扣,误党误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诚然,领导干部也是社会个体的一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惩防并举,才能经常想一想组织的纪律,才能把“正己”作为养德修身的标杆,做到在工作面前“挺在前”,在纪律面前讲“原则”,在危机面前有“担当”,以自身言行团结班子、带动干部。从而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主动把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带头依法用权、秉公用权、阳光用权。并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牢记事事面前讲原则,各类交往有纪律,抵住形形色色诱惑,严防因小失大。也唯有如此,才不会因为失职渎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而“消极怠工”;才不会坐在台上指挥,两眼摸黑,心中无数,只能靠讲大话、空话、套话来唬人,或是乱作为、胡作为,违背党性原则;才不会从思想上抵触监督、行动上抗拒监督。
正所谓,小病不治,大病难医。对于“问题干部”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最后酿成大祸,说到底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高度警惕,才让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上的“钙”流失。试想,没有了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何来坚定?既然精神上“缺钙”,又怎么不会得“软骨病”?为此,要为“问题干部”驱毒疗伤,就得解决思想“总开关”问题。让不愿作为、不想作为,甘当“天平官”“滑头官”,萎靡平庸,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虚于应付,遇事退缩,有功劳就抢,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领导干部,来一次彻底的心灵“洗礼”。
千里河堤毁于蚁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说一千道一万,要让“问题干部”感恩组织赋予的岗位和荣誉,以负责、务实、敬业的态度投身事业,在工作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还得抓好各类制度贯彻落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相信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领导干部“紧箍咒”,定能适时鞭策他们坚守底线,砥砺前行,做到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一身正气。牢记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