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裕新:滥用亲自是语言贿赂

[ 作者:张裕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6 录入:实习编辑 ]

时下,经常在基层的一些会议或其他场合,听到某某县(镇、局)长“亲临现(会)场”,“亲自检查指导”,“亲自布置工作”,“亲自动手”……就连一些基层干部在做一些本应该做的事时,下属也冠以“亲自”的字眼,好象带上“亲自”就显得领导重视,联系群众似的。以至有人讥讽说:“看来,领导以后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也得‘亲自’了!”其实这些同志为了“讨好”上级,滥用“亲自”,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亲自”之所以被人“语言贿赂”,折射出一些干部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浮在上面的多,“沉”下去的少;跟着喊口号的多,具体抓落实的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这种不深入基层、不了解群众,而凭主观发号施令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使得很多该“亲自”的事情没有“亲自”,正因为“亲自”的太少了,才会视“亲自”为宝,而且以偶尔“亲自”一下为荣。

大家知道,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是人民的公仆。既然如此,领导干部的工作还有什么“亲自”不“亲自”的呢?客观讲,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很忙,有的工作需要领导去组织,去检查,去讲话,应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不应用“亲自”去讨领导的喜欢,那样会事与愿违,帮了领导的倒忙。现在提倡“三严三实”,体察民情,联系群众,这“亲自”说多了,无形中给人一种错觉,似乎领导现在做的工作本来可以不用亲自去做,让下属和群众去做就可以了,现在领导去做了,下属都应领份情。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影响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破坏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和正常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降低和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我们党有优良的传统,我们的干部有密切联系群众的求实精神;为了维护党的领导和干部的威信,还是少用“亲自”为好,使“亲自”成为一种行动、风尚和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纪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