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至关重要。中央已经定下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各地也签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目前,脱贫攻坚正在有序推进,形势良好。然而,一些有害倾向和浮躁心态也未消失,亟待引起重视。(5月27日半月谈网)
当前全面脱贫攻坚正进入关键的攻坚拔寨时期,但不时有一些地方被曝光在扶贫工作存在数字造假的现象。毫无疑问,对于基层统计数字造假,绝非是新闻,一是上级硬派指标,并以“军令状”的形式要求下级部门必须完成,否则就实行“一票否决”。落实“军令状”,勇气可嘉,但也得考虑到下级部门是否有能力按时按质完成,不切实际、不计后果的下“军令状”就是乱作为、瞎指挥,导致的结果就是下级为了及时完成指标,不得不在做足“纸上功夫”、伪造材料、虚构事实、虚报数字,试图瞒天过海,侥幸忽悠过上级和群众。
二是,许多地方形式主义成风,不但做实际工作如此,就是调研、检查也是如此。许多上级部门下去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只是随意翻看表册,并不细究,即使发现存在可疑之处或明显的问题,也是“揣着明白当糊涂”,不予追究,无疑助长了地方造假之风。事实上,对于一些部门领导来说,下去检查工作的目的不是看地方工作落实与否,重点在于耍派头、挣可观的出差费用,同时还能从地方上“捞”些“好处”。说是去检查,结果就是坐着公车晃悠了一圈,吃了吃、喝了喝、联系了下感情,正经事没干一件。
三是地方监督制度虚设。直白的说,基层的纪检监督机制制度原本就虚弱无力,有的纪检工作者甚至沦为了领导干部大行腐败和“四风”的“同伙”。再者,基层普通群众缺少法规常识,更无强烈的监督意识和维权意识,由于害怕遭受打击报复,往往对于扶贫造假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三,各级各地实际上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并纳入本级考核的重要内容,相应的机制制度设计也十分严密,看似毫无破绽。但落实在具体工作上,就充满变数。制度再完善,生命力在行执行,威慑力在逗硬,但基于“天高皇帝远”、上级监管鞭长莫及、下面群众无知畏惧,以致肆无忌惮、恣意妄为。
脱贫攻坚关系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实现,关系着党和干部在群众心中的信誉和权威,不可小觑。扶贫数字造假,就是在背弃党和政府的承诺,漠视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党的执政根基,看似事小,实则其害甚大,必须十分警惕、坚决防止、从严追责。脱贫攻坚是不但是一项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局的大事,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的政治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严从实、抓深抓细、久久为功。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