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农的现代化是历史性的难题。农村金融供给无效和组织供给无效是中国小农农业、小农农村不能升级的根本原因。中国乡建院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在珠海斗门试点在农村村社组织内部置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功能,创建内置金融村社和联合社体系。它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能够以组织的形式增强自我的主体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落入边缘化和“被现代化”的风险。这是跟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相匹配的制度的创新和组织创新。
一、背景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向新常态转型,农业农村正在迎来一个新的秩序。农业功能的多样化、产业的资本化、社会对农产品的新要求驱使着农业朝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口持续流出,农村市场化、原子化、空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村两委的组织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社会治理,不应该是政府用新的、现代化的技术来重新管理社会的新版本。新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群众发展的诉求,呼唤政府强化服务意识,为政府之外的各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协助和平台,动员社会和市场主体发挥能动性,发现社会需求,筹集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创新农村治理的核心是创新农民组织化新形式。现阶段,以农户的资金需求为切入点,引导农民成立内置金融立合作社是农民自组织和再组织有效手段。
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2012年开始以“幸福村居”创建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和财政投入,探索农村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路径,走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前列。中国乡建院受邀参加珠海“幸福村居”建设,借鉴台湾农会、日本农协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在珠海探索“内置金融村社+联合社”的发展模式,争取率先在全国农业农村改革中探出一条可行的路来,让农民能够掌握发展和改革的主动权。
二、做法
共协作建平台
“内置金融”是指在农村村社组织内部置入以资金互助合作为核心的金融平台。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发起、筹建、运营以及能够取得效果是政府、社会组织(中国乡建院)、村民、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的结果。政府有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责和需求。农村有自治的传统和秩序。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弱,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配套资金,把金融合作社的建设作为幸福村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各级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推动,都把内置金融合作社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任务。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项目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社。组建内置金融合作社是村庄再组织再动员的过程。建合作社首先要让村民明白、掌握合作社的含义、作用,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每一个人参与其中能有什么好处。这样农户才会跟着你一起干。通过这样的动员和再组织的过程,就能够活化村庄资源,调动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重新凝聚村民对公共事务的信心。
中国乡建院是新农村建设作者,作为内置金融工作的倡导者和协作者,在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创建中发挥着引导、支持和推动的作用。没有李昌平带领的乡建院,就没有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内置金融村社及其联合社”新体系。
立制度促发展
内置金融合作社以需求为导向,以巩固村社共同体主体性为最高目标,以乡贤(敬老社员)和老人社员为核心社员。他们长期在村庄生活,熟悉村庄情况,对村庄的发展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只要条件具备,他们就能一心一意的建设自己的村庄。
合作社以民主化制定章程为起点。村社内置金融的章程是其“法律”,必须由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发起人和骨干社员主导制定,外部协作者协作。制定章程的过程,是达成契约的过程,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由不懂到懂的过程,是发现合作社领导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省,必须扎扎实实走过程。不能套用别人的章程。
理事会、监事会及其经营团队是合作社治理、运行的主体和责任人。村社内置金融的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监事会监督下的理事长或干事长负责制。理事会和监事会主要由乡贤构成。理事会、监事会及其经营团队的主体必须是当地农民。外来的团队(政府、投资机构、社会组织)必须以农民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这是合作发展的前提。
合作社以独立核算为防火墙。村社内置金融是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但是村社内置金融不是集体的“财政部”。它是村社的“国民银行”。内置金融合作社为生产提供各种服务,但不直接开展农产品的生产活动。内置金融要赚钱,绝对不能垮。村社成员的信用以村社为边界。它不出村、不出社,不对外吸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
合作社以老人小组审批贷款为管理基础。贷款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老人社员分成若干贷款管理小组,将贷款指标划归老人贷款管理小组,社员借贷要向老人小组申请,老人贷款管理小组同意贷款了理事会才能审批贷款。一般情况下,干事长或理事长或理事会不能跳过老人贷款管理小组发放贷款。
合作社有严格财务管理、贷款发放和回收的制度。合作社的财务接受社员、村集体、政府和外部团体的监督,参照村务公开的办法定期公布各类事项,做到让村民和政府放心。
以服务赢人心
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便捷的贷款服务,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闲置的房产和其他资源都可以用来抵押在合作社的贷款。村社成员还可以将其承包地、宅基地及房屋等作为存款存入合作社,收取利息,从而实现规模经营。珠海斗门建立了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村庄,政府都给配套建设金融服务站。这为珠海金融支农创造了接口,也方便银行体系开展农户征信工作。保险公司可以用合作社这个平台为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合作社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类服务,能提高村庄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村两委以合作社为平台对接政府和企业的农村产业项目;可以用组织和规模的优势,为农户统一技术和服务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参与合作社的社员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种养和管理水平,对共同事务的探讨中培养民主议事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条件的村庄可以以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农村电商业务,帮助社员采购生活当中的必需品。社员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等都可以实行先消费后付钱的模式,实现信用消费。农户多余的资金也可以存入合作社,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合作社倡导敬老,爱老的文化,为农村找回孝道。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这是合作社的基础理念之一。老人在合作社的组建运营中重新感到自己的作用。老人贷款小组的设置,不光降低了贷款风险,也使得村里干事儿的年轻人需要征求老人的意见,“向老人低头”,为老人负责。合作社社员大会每年的分红大会提高老人在村庄事务中的参与感。每年的分红提高了老人的收入。
三、成效
经过两年的工作,截止到2015年10月底,珠海全市已经注册开业的内置金融合作社5家,建立并营运联合社1家。“村社+联合社”体系总股金总额2931.6万元,社员257人,其中敬老社员52名,老人社员145名。合作社和联合社运转顺利,成效明显。
水产养殖农户抱团发展,改变了养殖户的弱势地位。白蕉镇新环村新济合作社有社员67人。开业以来截止到10月,合作社为社员发放贷款13笔,贷款金额合计92万元;为社员统购饲料70吨,供给鱼塘10.8亩,让利社员17500元,合作社赢利49000元。莲洲镇东滘村综合农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拿出70万元和5家经销商放大饲料赊购规模,为社员低价配送饲料。理事长在江苏扬州考察了万隆虾业专业合作社后,决定引进新技术,筹建优质虾苗场服务社员。
内置金融合作社建设“苗木银行”,提高了产业附加值。莲洲镇石龙村的连心园林花卉专业合作社有社员40名,实有资股金476万元,服务的社员和苗农100多人。农户将自家滞销的近3000棵苗木以两种形式“存入”了内置金融合作社:一是以保底价存入,由合作社统一经销后,农户获得“保底价+二次返利”的收益;另一种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入,到期后由合作社连本带利付社员现金。目前,合作社已经与爱淘苗合作,实现了苗木网上展示和销售。
闲置资产收储,为资产经营流转创造了条件。莲洲镇光明村海明绿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开展梁家庄34套的闲置房屋和土地的收储工作,以配合珈蓝公司的乡村酒店项目进村落地。南水镇南场村南来种养专业合作社把107套无人居住的旧房用长期固定存款的方式入社,形成可以统一打包对外合作经营的金融资产。
合作社再联合,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珠海市华厦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中国乡建院、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市供销合作社、市渔业农产品流通协会、光彩众生养老产业集团,以及新环、东滘、石龙等内置金融村社联合发起成立。目前共有社员24名,股金1788万元。联合社向社员共发放资金互助借贷款13笔,总金额970万元;统购统销饲料938.73吨,为社员直接创造利润让利48.44万元;为社员推出了海鲈保价对赌政策,稳定鱼价,预付订购金129万元,预计海鲈订购量达260万斤。
四、启示
内置金融合作社集信用合作、购销合作、生产合作三位一体,与台湾日本综合农协的基本功能类似。它突破了制约中国农村农业现代化组织供给和金融供给无效的两大瓶颈。以金融为核心组织农民,突破了分田到户后农村一盘散沙的局面,为农民自我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组织保证。
内置金融合作社采取资金互助、产业升级、资源金融化等方式,激活了村庄发展活力,增加了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了农民对接市场的实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合作社的业务以村域为边界,通过乡贤、老人和基层组织等多方共治的治理模式,保证了资金在熟人社区内运转经营,服务于本社社员,降低了风险。它还找回了乡贤,弘扬了孝道,为农村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内置金融合作社实现了政府扶农惠农政策资金向农民组织金融性资产转化,创新了财政支农新的方式;为集体成员权、农户承包权和家庭财产权抵押贷款提供了组织和金融的基础。它守住了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的底线,为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找了一条新的路径。内置金融合作社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提升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改善了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我是小农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