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吴梦:问题意识是前进的动力引擎

[ 作者:吴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337 更新时间:2016-05-25 录入:实习编辑 ]

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没有指出问题不等于不存在问题,现在暂时没有问题不等于以后永远没有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过《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青年毛泽东强烈的、充满忧患的“问题意识”,也留给今人不少思索。比如,多一点“问题意识”,或许就会多一些拥抱时代的热情和冲动;多一些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思索,或许就会多一些基于事实的是非判断,自觉克服“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多一些理性探讨的空间,或许就会多一些投身实践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进而科学把握前进方向的客观依据。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问题意识”匮乏,对问题不敏感,有“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多栽花少栽刺”的思想,谈成绩翔实具体、说问题模糊笼统,遇到问题绕道走,解决问题更是避重就轻,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改革发展进程,使党的威信在群众中受损。

回避问题是最可怕的问题,掩盖问题是最不可饶恕的问题。从客观上讲,问题可能是缺陷,是失误,也可能是工作开展中的焦点和症结。短板现在不补,将来必定吃苦。问题犹如人身体的疾患,只有及时发现并加以根除,才能赢得健康。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该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问题,长于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意识,既要体现在直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现实中的矛盾和群众中的不满,也要体现在完成任务时看到差距、取得成绩时想到不足、受到赞扬时保持清醒,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当前,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每一个党员只有自觉将问题意识贯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从学习教育一开始就把自己摆进去,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一项一项研究、一个一个解决,做到即知即改、真改实改彻底改,在改的生动实践中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克服目光短视和“短期效益”,力戒做表面文章和“面子工程”。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时,还要做好经常性的“回头看”工作,形成常抓不懈的科学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作者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