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伍文胥:净化政治生态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录入:实习编辑 ]

自2014年6月被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以来,净化“政治生态”成为了中共党建的一项迫切又极为重要的任务。(5月1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净化“政治生态”的提出正值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常态之际,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和文章中已经提及20多次,正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深刻的改变着当前的政治生态环境,为官场吹来了真正的清风正气。

净化“政治生态”是现实所需。三年来的反腐实践揪出大量腐败,不少地方发生的系统式、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暴露出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一些地方卖官买官、“带病提拔”、违规用人的不正之风猖獗,权力掌握在少数腐败者手里,缺少强有力的监管,形成黑色利益链和腐败“圈子”,以致“烂树”、“病树”遍地,“好树”饱受摧残,政治生态遭受严重污染。2014年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频繁提及“政治生态”,向各级党员干部深刻阐释净化“政治生态”的重大政治意义,成为推动中国政治走向清明的理论武装和科学指引。

“政治生态”就如自然生态一样脆弱,要再恢复就要付出极大代价。重构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而复杂且长期的工程,需协同推进,多管齐下。首在抓实“关键少数”的第一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做起。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更直言,党委书记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抓牢净化政治生态第一责任,关键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其次严密体制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明亮纪律“红灯”、划出规矩“红线”、悬起法纪利剑,明确权力边界,明晰责任义务,以“明规矩”存“潜规则”,为维护政治生态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其三铁腕反腐,清除政治生态腐败存量。净化政治生态关键是要根治腐败,清除污染源。一方面需以党内开展的系列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契机,补足党员精神之钙,为优良政治生态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净化“政治生态”是赢得民心的关键。政治生态关乎党心、民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政治生态的优劣,不但关乎党和国家的兴衰,更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腐败的政治生态下,权力沦为贪腐者谋取私利的工具,群众的利益被“苍蝇”、“蚊贪”层层克扣,权力运行的正常秩序被破坏,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和保障,破坏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净化政治生态,清除腐败势力,清政风正政气,让有为者有位,让知民、爱民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成事的干部“能上”,无疑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势必赢得群众的由衷点赞和无限支持。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