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曾心:选育培根促进人才“破格”

[ 作者:曾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9 录入:实习编辑 ]

“乡镇工作头绪多、事情杂、条件相对艰苦,适合基层一线的干部往往干不久、留不住。为有效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云南昆明市在换届中打破基层干部身份限制,从全市10个县区拿出26个乡镇副科级岗位,首次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进行选拔”。(人民日报,5月6日)

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担当、有能力的基层党组织战斗队伍,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政执政的有力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基层领导干部是群众的核心,是群众的“班长”,是群众的“领头羊”,领导队伍建设的强与软,直接关乎到地方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乎到路线方针的是与非,直接关乎到责任担当的实与虚。由此,面对换届,如何在基层中挑出人才,做好干部“选育培根”,保证党的事业强力发展,党组织精准识别责任重大。

拓宽选人视野,促进选育多样性。基层干部的新陈代谢,始终是保持队伍建设生命力和活力的有利保障。当前,面对基层组织任务繁重、工作多样、人才匮乏的窘境,拓宽选人视野是有利渠道,我们在农村工作中,作为基层组织干部应坚持时刻留心对有潜质的年轻人才作出培养,如新进公务员、大学村官、退伍军人、农村知识青年、年轻企业骨干等,大胆给予他们舞台,积极发现和培养他们对基层工作的热心。

多汇用人办法,促进培根精准性。在基层中常常出现“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具体表现为:知识不对口、有知识没实践,有实践没水平,进一步导致无法实现众中选优,优中选能,能中选强。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改集思广益,多汇、常汇办法,应积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进行日常培训,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谈心谈话来促进人才品德、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坚持举人为公,促进人才激进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我们基层组织干部亟需坚持的准则,作为组织干部,就应常怀一颗公心,常拥一个宽怀,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信的人才,大胆做出推举。在基层一线的干部里,大多心理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差,如没有领导的肯定和鼓励,很难建立信心,推进发展,激昂斗志,所以,组织领导干部还需积极帮助解决基层工作员思想上、工作上的难题,常做到与他们谈心谈话,鼓励激励。

作者单位:合江县合江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